足跟痛,是臨床常見多發病,主要指跟骨底麵由於慢性損傷所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結節部前緣骨刺,包括跟下脂肪墊炎,蹠腱膜炎、跟下骨膜炎、跟骨骨刺等疾患。多見於中老年人,體型肥胖者更易罹患,嚴重影響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危害人體健康。
本病屬中醫“痹證”範疇,多為肝腎陰虛、精髓不足所為。當以養陰益腎,填精生髓,活血通絡,化瘀止痛為治。下述諸種藥浴防治方法,凡局部無紅腫及全身發熱反應者,均可使用。可選用下列藥浴療法。
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製川烏、製草烏、木瓜、紅花各30克。
“用法”將藥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鍾,待藥液溫後浸洗患處。每日2次,每日1劑。洗畢用拇指沿足跟骨內、外、後側進行按揉,然後按揉足跟底部。10次為1療程。
“功能”溫經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適用於足跟痛。
“提示”藥液溫度不宜太高,以免燙傷。
療方2
“成分”地鱉蟲40克,五靈脂、白芥子、製草烏、三棱各30克,威靈仙、楮實子、馬鞭草、蘇木、海帶、皂角刺、蒲公英、元胡、漢防已各60克,食醋100毫升,鮮蔥100克。
“用法”將藥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煎沸後,再煎3~5分鍾即可。將鮮蔥(連根須)洗淨切碎放入浴盆內,加入食醋;然後將煎好的藥液連藥渣一起倒進放有醋、蔥的腳盆內,待藥溫適度時,將患肢足跟放進藥液內,浸泡30~60分鍾以上,浸後揩幹。每日浸泡2次。繼續浸用時,可將藥液煎沸後再用,每劑浸2日後,更換新藥,如上法用之,至愈為止。
“功能”軟堅散結、消炎止痛。
“主治”適用於足跟骨刺。
療方3
“成分”伸筋草50克,透骨草、卷柏各40克,當歸、木瓜、乳香、生地、熟地、雞血藤各30克,沒藥20克,蒼術10克,川烏、草烏、川黃柏各15克,食醋500毫升。
“用法”將藥加清水3000毫升,待煎至2000毫升後,將食醋倒入鍋內同煎。煎數分鍾後,過濾去渣,把藥液倒入盆內。將患足跟放在盆上熏蒸,待藥液不致燙傷皮膚時,即可把足跟放在盆內浸洗。每次熏洗時間約40分鍾,每日2~3次,每劑藥用2日。
“功能”健骨強筋、活血化瘀、搜風透骨、除濕消腫。
“主治”適用於足跟骨刺。
療方4
“成分”透骨草、路路通、尋骨風各30克,三棱、蒼術、獨活各20克,細辛、生川烏、生草烏各15克。
“用法”將藥裝入紗布袋內,置水中煎煮30分鍾,倒入盆中,將患足置於藥液上熏蒸,上麵可蓋以布巾。待藥液溫度降至約50℃時,再將患足置於盆中浸洗,並用手不停地搓揉30分鍾。每日熏洗2次,每劑藥可用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