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挫傷是指沒有骨折、脫臼、皮肉破損的損傷病症。多由劇烈運動或持重過度、顛撲、牽引等原因,使筋脈或關節損傷、腫脹疼痛,傷處肌膚出現紅、青、紫等色。如為紅色多係皮肉受傷,青色多係筋傷,紫色多係瘀血阻滯。大多發生於近關節部位。可分急、慢兩種:

急性軟組織扭挫傷是因外傷引起皮膚或肌肉損傷,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因損傷部位不同,有幾種表現:肩關節扭挫傷,有外傷史,傷處腫脹疼痛,有壓痛與活動受限;肘、腕關節扭挫傷,外傷引起肘部、腕部的傷處疼痛,觸摸或壓後引起廣泛性疼痛,肘部、手掌活動受限製;大腿部關節扭挫傷,外傷引起,發生在大腿前麵,腫脹疼痛或出血;膝關節、踝關節扭挫傷:外傷引起發生在膝關節、踝關節出現腫脹,站立不穩、走路不方便。

慢性軟組織扭挫傷是因急性軟組織損傷後治療不及時,症狀未減輕,仍有腫脹、疼痛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瘀血阻滯,傷處皮膚青紫,觸摸時感到僵硬,活動不便。

扭挫傷病因病機多為外傷勞損,外感風寒濕邪,導致經絡阻塞,氣血不暢;氣滯血瘀,髒腑失和。采用中藥浴療法可獲較好效果。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白酒30克,桃仁、紅花、乳香、沒藥、五倍子(搗碎)、黑豆各20克,赤芍、甘草各15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3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加入白酒,倒入盆內,先趁熱熏蒸患處,待液溫可耐受時,用毛巾浸藥液洗患處,並用毛巾擦幹患處。藥液溫涼,停止熏洗。每次熏洗30分鍾,每日2次,1劑可用4次。

“功能”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主治”適用於扭、碰、砸傷等造成的局部紅腫熱痛。一般用藥1劑,重者2~3劑即愈,初期療效尤佳。

“提示”及時治療,避免劇烈運動,多臥床休息。如患者扭傷嚴重,並有骨折、脫位,則應在解除外固定後作功能鍛煉時應用。

療方2

“成分”獨活、透骨草各12克,桂枝、川萆薜、伸筋草、乳香、沒藥,羌活、川牛膝、淫羊藿、當歸、補骨脂各10克,川紅花、川木瓜各6克。

“用法”取以上藥物加水2000毫升,煎沸,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浸洗患處。每次熏洗30分鍾,每日1~3次。

“功能”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適用於扭挫傷、四肢軟組織損傷、局部瘀血腫痛、關節活動障礙等。

療方3

“成分”赤芍15克,地鱉蟲、荔枝核各12克,當歸、川芎、乳香、沒藥、橘葉、橘核、烏藥各9克,紅花、青皮、陳皮各6克,小茴香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