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證,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係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係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征的綜合征。常由頸椎及其軟組織損傷或退變、壓迫或刺激頸部血管、神經根和脊髓引起頸、肩、臂痛伴手指麻木,甚至合並頭昏、頭痛、肢體功能失常。本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男性多於女性,春冬兩季發病較多。發病後頭部傾向患側,旋頭時常與上身同時轉動,頸部一側或雙側疼痛,轉動時加劇,並可向背部和肩部放射,檢查時局部肌肉緊張和明顯壓痛。其病因病機為睡眠時體位不正,經久不動,又外感風寒,導致經絡瘀塞,氣血不通。藥浴對本病有較好的療效。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伸筋草、五加皮、製乳香、製沒藥各12克,秦艽、當歸、紅花、土鱉蟲、路路通、骨碎補、桑枝、桂枝、川烏各9克。

“用法”將上藥加入清水2000毫升,水開後,繼續煎煮20分鍾,後過濾去渣,倒入盆內,用以浸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20分鍾,7次為1個療程。

“功能”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溫經止痛。

“主治”適用於頸椎綜合征等。

“提示”洗後應避風寒,堅持治療,加強功能鍛煉。

療方2

“成分”陳醋500毫升,川椒、生山楂、五味子各25克,透骨革、蒼術各20克,赤芍、紅花各15克,生川烏、生草烏、甘遂、芫花各10克。

“用法”將藥(除陳醋外)用紗布包裹,放入1500毫升清水中浸泡20分鍾,煎煮約25分鍾,加入陳醋。待藥液溫度降至患部皮膚能耐受時,用布蘸藥液熱洗,並搓揉患處。每日洗2次,每次45分鍾。

“功能”軟堅散結、祛瘀止痛、舒筋活絡、除濕散寒。

“主治”適用於頸椎、腰椎、膝關節、足跟等部位骨質增生病。

“提示”每次洗後,做頸部、肢體關節屈伸、旋轉等功能活動約10分鍾。有外傷者慎用。

療方3

“成分”葛根120克,赤芍、白芍各60克,羌活、甘草各30克,桂枝15克。

“用法”將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後過濾去渣倒入幹淨盆中,用毛巾浸入藥液,浸透取出後輕擰至不滴藥液,趁熱濕敷於患處,稍涼即換。每日3~4次,每次30~60分鍾,於30天內治愈。

“主治”各型頸椎病。

“提示”用此方濕敷前,可配合針刺或用手指按壓落枕、後溪、昆侖、風池等穴位2~3分鍾,可增加療效。

療方4

“成分”伸筋草60克,羌活、荊芥、防風、鉤藤、紅花各30克,細辛15克。

“用法”將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再以毛巾浸入藥液中,浸透後取出,趁熱濕敷於患處,或用毛巾蘸取藥液趁熱擦洗局部。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60分鍾,2天內可治愈。

“主治”適用於風寒型頸椎病,落枕,症見頸部強直,酸脹,冷痛,喜按,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等。

“提示”若患者感局部冷痛較甚,可於上方加入肉桂10克,用此方濕敷時,毛巾可每隔15分鍾更換一次,如藥液溫度過低,還可適當加熱,每日反複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