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緣炎,俗名“紅眼邊”。本病是一種眼瞼邊緣的常見慢性眼病,在農村中較為常見。臨床以局部皮膚發紅、浸潤、糜爛、伴有刺癢、異物感或燒灼感為特征。中醫學稱之為“瞼弦赤爛”、“沿眶赤爛”等,認為此病多因外感風熱,客於胞瞼,或過食辛辣,熱蘊脾胃,毒伏胞瞼,營衛失調,氣血凝滯而成。采用中醫中藥浴療法有較好療效。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苦參12克,五倍子、黃連、防風、荊芥穗、蕤仁各9克,章丹2.1克。
“用法”將藥加清水適量,煎沸,用紗布過濾,取藥液備用。治療時,用藥棉蘸取藥液洗患眼。每日3次,每劑可洗3天。
“功能”清熱滲濕、化腐生肌。
“主治”瞼緣炎。
“提示”忌煙、酒、辛辣、腥味及其他發物。注意眼部衛生,禁止揉眼。
療方2
“成分”苦參、當歸、川芎各12克,五倍子、荊芥、防風、黃連各10克,銅綠1.5克。
“用法”將藥研細為未,以薄荷適量煎湯,以湯調末製丸如彈子大,臨用以熱水化開,洗眼。每日3次,每次20分鍾。
“功能”燥濕祛風、清熱化瘀。
“主治”瞼緣炎。
療方3
“成分”銅青1克,防風、杏仁各6克。
“用法”將藥研為細末,臨用時用熱水浸泡,洗浴眼部。每日2~3次。
“功能”祛風退翳、去腐斂瘡。
“主治”瞼緣炎。
療方4
“成分”苦參20克,黃柏10克,川黃連6克。
“用法”將藥加清水煎沸,後過濾取汁,倒入幹淨盆中,洗滌眼瞼患處。每日洗3次,每劑洗2次。
“功能”清熱瀉火、解毒止癢。
“主治”瞼緣炎。
療方5
“成分”菊花、燈芯草、艾葉、黃柏各15克。
“用法”將上藥用絹布包煎,取藥液淋洗眼部。每日2~3次。
“功能”清熱散風、利尿除濕。
“主治”適用於潰瘍性瞼緣炎、毗部瞼緣炎等眼部疾患。
療方6
“成分”苦參、黃柏、野菊花、大黃各30克,黃連20克,防風、皮硝(芒硝)各15克。
“用法”取上藥(除皮硝外),加清水1000毫升文火水開後,繼續煎煮20分鍾後,取出藥液過濾備用,再加水500毫升。水開後,繼續煎煮15分鍾,取藥液過濾,二汁混合約450毫升,連續水開後,繼續煎煮,並投入皮硝,待融化,過濾去渣後,置露天處一夜,再取汁貯瓶,備用。臨用時用酒盅1隻,加入藥液20毫升,投入沸水中加溫後,以消毒紗布蘸取藥水洗患處。每日洗2~3次,至愈為止。
“功能”清熱、解毒、祛濕。
“主治”適用於眼瞼濕疹、瞼弦潮紅赤爛並有黏液黃水滲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