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黴菌性陰道炎(1 / 1)

黴菌性陰道炎,屬中醫陰癢、帶下病範疇,是常見的陰道炎症之一。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感染所引起的陰道炎症,糖尿病患者和孕婦易患本病。傳播途徑與滴蟲性陰道炎類似。其主要症狀是外陰瘙癢、灼痛,多自小陰唇內側開始,以致蔓延到外陰部。有的還伴有尿頻、尿痛或性交疼痛等。疾癢嚴重時患者坐臥不安,影響工作和睡眠。若抓破表皮易形成淺表性潰瘍,白帶呈豆渣樣或水樣。陰道分泌物塗片鏡檢,找到白色念珠菌菌絲及芽孢,即可確診為本病。其病因病機多為攝生不慎,或洗滌用具不潔,感染濕毒所致。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生黃精30克,蒲公英、黃柏、苦參、生大黃、白鮮皮各15克,川椒12克。

“用法”將藥倒入中等陶瓷盆內,加冷水半盆,煎30分鍾,趁熱熏蒸外陰,待藥溫稍燙手時,把藥液倒入另一幹淨水盆或碗中,用少量紗布纏食指上,蘸藥水洗外陰、陰道。每晚熏洗1次。次日在藥渣中再兌水至半盆,熬開後繼續如上法使用。每劑連用3天。同時加服中成藥分清五淋丸,每袋分3次服用,日服2次,白開水送下。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主治”適用於黴菌性陰道炎、急性膀胱炎、不孕症等因濕熱下注所致者。

療方2

“成分”苦參、上茯苓、蛇床子、生百部各30克,白鮮皮、地膚子、土模皮各15克,花椒10克,龍膽草、明礬各9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水開後,繼續煎煮20~30分鍾,將藥液倒入盆內,待水溫稍燙時,用消毒紗布或棉球蘸藥液洗擦外陰、陰道。每日1劑,早、晚各1次。10日為1個療程。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祛風止癢。

“主治”黴菌性陰道炎。

療方3

“成分”苦參、鶴虱、黃柏各30克,硼砂、冰片各5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水開後,繼續煎煮10~15分鍾,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陰部。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熏洗30分鍾。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主治”黴菌性陰道炎。

“提示”硼砂、冰片要後下。

療方4

“成分”苦參60克,蛇床子、黃柏各30克,薏以仁、蒼術各15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3000毫升,煎煮1小時,濾汁去渣後,藥溫時洗浴陰道及外陰周圍。每日2~3次,7日為1療程,連續用3個療程。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主治”適用於黴菌性陰道炎濕熱下注證患者。表現為陰部瘙癢,帶下量多色黃,質黏稠等。

“提示”未婚少女禁用;老年性陰道炎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