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陰戶生瘡,局部紅腫熱痛,積結成塊或化膿腐爛、膿水淋漓甚則潰瘍如蟲蝕者,稱為“陰瘡”,亦名“陰蝕”、“陰繭”等。包括西醫所指外陰炎、外陰腫瘤、外陰潰瘍等。臨床以急性外陰潰瘍比較常見,多發生於小陰唇內側麵,有一個或幾個大小不等的圓形潰瘍,周圍境界清楚,覆有膿苔,觸之劇痛。同時可伴有其他部位皮膚、黏膜病變,如虹膜炎、結膜炎、多型滲出性皮膚紅斑、舌和口腔頰部黏膜潰瘍等,故又稱皮膚黏膜綜合征或白塞綜合征。其病因病機多為感受熱邪,或過食肥甘厚膩,或七情欲火,致熱毒熾盛,消陰灼髒而成本病。本病采用藥浴療法可收到明顯效果。

(一)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蛇床子30克,花椒、白礬各9克。

“用法”上藥用紗布包好,放入1000毫升水中,水開後,繼續煎煮15分鍾,取汁,待藥溫38℃左右時浴洗患處。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功能”清熱燥濕、解毒療瘡。

“主治”適用於陰瘡。

“提示”保持陰部清潔。忌食辛辣、油膩食物。宜清心寡欲,安定心神。

療方2

“成分”地骨皮、蛇床子、苦參各30克。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後過濾取液,趁熱熏洗。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

“主治”適用於陰瘡。

療方3

“成分”蛇床子、黃柏、苦參、蒼術各30克。

“用法”上藥水煎,每日熏洗2~3次,配合口服五味消毒飲加味,即效。

“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止痛。

“主治”適用於陰瘡。

療方4

“成分”苦參、川芎、芍藥、甘草各100克,地榆150克(亦可去川芎加蛇床子100克)。

“用法”上藥共研粗末。水煎數沸後,去渣取液,熏洗患處。每日3次,每次30分鍾,7次為1療程。

“功能”清熱涼血、活血。

“主治”適用於陰瘡。

療方5

“成分”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克,蟬衣9克。

“用法”上藥水煎,趁熱熏洗外陰部。每日1次。

“功能”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斂瘡。

“主治”適用於外陰潰瘍。

療方6

“成分”蚤休、土茯苓、苦參各90克,黃柏、大黃各45克,龍膽草、萆解各30克,枯礬15克。

“用法”上藥水煎後去渣,熏洗外陰。每日1劑,早、晚各洗1次,每次30分鍾。

“功能”清熱祛濕、解毒祛腐。

“主治”適甩於外陰潰瘍。

(二)坐浴療法

“成分”生百部30克,蒲公英、蛇床子各20克,地丁、野菊花、龍膽草、苦參各15克,黃柏10克,川椒6克。

“用法”上藥煎湯後過濾,倒入盆內趁熱熏蒸患處後再坐浴。每日洗4次。

“功能”清熱燥濕、解毒消腫。

“主治”適用於陰部生療瘡、腫痛、糜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