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癢,又稱外陰瘙癢,是婦科常見多發病,屬西醫學外陰炎範疇,是外陰各種不同病變所引起的一種症狀。臨床表現為陰部瘙癢難忍和灼熱感,發癢部位多在陰蒂、小陰唇,也可波及大陰唇、會陰甚至肛門周圍,往往伴有帶下。一般在月經期和夜間瘙癢加重,嚴重時奇癢難忍,坐臥不安,從而影響學習、生活和工作。瘙癢常呈陣發性發作,也可為持續性,一般夜間加劇。雖然瘙癢十分嚴重,但局部皮膚和黏膜外觀正常,或隻有抓痕。其病因病機多為肝熱為主,或兼夾脾濕,或血虛風燥、濕熱內蘊所致。臨床觀察發現,藥浴療法對外陰瘙癢有明顯效果。
(一)坐浴療法
療方1
“成分”雄黃30克,苦參、薏以仁各25克,蛇床子、薄荷各20克,川黃柏、生蒼術、當歸各15克。
“用法”將上藥用紗布包好,加水至2500毫升水煎,水開後,繼續煎煮,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熏蒸患處,待藥溫時坐浴,清洗外陰及陰道。每日1劑,早、晚各1次,每次熏洗30分鍾,7日為1個療程。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活血祛風止癢。
“主治”適用於孕期外陰瘙癢症。
“提示”保持外陰清潔幹燥,切忌搔抓。不要用熱水燙洗,忌用肥皂清洗外陰。作必要的化驗檢查,以便找出病因。
療方2
“成分”蛇床子、白鮮皮、黃柏各50克,荊芥、防風、苦參、龍膽草各16克,薄荷6克(後下)。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水開後,繼續煎煮5~10分鍾,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熏患處。待藥溫稍燙時坐浴清洗外陰及陰道。每日熏洗2次,10~15日為1個療程。
“功能”祛風燥濕、解毒止癢。
“主治”適用於女陰瘙癢、白帶過多、外陰濕疹、陰道炎性充血或萎縮、外陰及陰道幹枯等。
“提示”薄荷要後下,其餘同上。
療方3
“成分”苦參、蛇床子、地膚子、川黃柏各30克,白芷、花椒各10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水開後,繼續煎煮5~10分鍾,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熏洗外陰、陰道約30分鍾。藥液涼後倒入藥液渣中,下次用時,加水再煎煮,如上法用之。每日熏洗2次。一般用藥8~15日即愈。
“功能”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主治”適用於外陰瘙癢症。
療方4
“成分”白鮮皮22克,蛇床子20克,苦參18克,地膚子、百部各15克,蟬衣10克,川椒、白礬、大青鹽各9克。
“用法”將藥物裝入紗布袋,紮緊口,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水開後,繼續煎煮30分鍾。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患部。每日熏洗2~3次,每次熏20分鍾。
“功能”清熱燥濕、解毒殺蟲、祛風止癢。
“主治”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外陰瘙癢症,對滴蟲性陰道炎的效果尤佳。
療方5
“成分”大桉樹葉30克,大黃、苦參、白芷、青蒿、艾葉各20克,黃連6克。
“用法”將藥放入沙罐,加清水1500毫升,水開後,繼續煎煮15分鍾,將藥液過濾裝入小保溫瓶(外洗專用)內,將瓶口對準患處熏蒸15分鍾。然後將藥液溫熱,緩緩衝洗患處,用消毒紗布擦幹。每日早、晚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