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是指毛囊部發生的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化膿性或非化膿性炎症。化膿性者主要由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致,非化膿性多與職業或某些治療因素有關。中醫學因其發病部位不同而名稱各異。發於頭部者謂“發際瘡”,發於臀部者謂“坐板瘡”,還有“肉龜”、“豐須瘡”等名稱。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蒼耳子60克,明礬30克,雄黃15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半盆,用毛巾蘸水,反複擦洗患處。每日用藥1劑,每日洗4~5次,每次洗15分鍾左右。洗時略加溫,洗前須剪平毛發,剃去胡須等。

“功能”解毒滅菌、燥濕止癢。

“主治”適用於發際瘡、毛囊炎、須瘡等,常見症狀為後枕部或頭部其他部位,以及胡須、腋毛、陰毛等處出現與毛孔一致的膿血疹,疼痛不著,經久不愈。

“提示”雄黃有毒,不可內服或濺入眼內。

療方2

“成分”馬齒莧、野菊花各30克,黃柏15克。

“用法”上藥加水適量煎煮,後熱敷並外洗。每日4~5次,每次15分鍾左右。

“功能”涼血清熱、燥濕解毒。

“主治”適用於毛囊炎、癤、癰等化膿性疾患初起。症狀為局部微腫、掀紅不著、輕度痛癢。

“提示”注意清潔衛生,配合口服中藥效果會更好。

療方3

“成分”黃柏30克,芫花、川椒各15克。

“用法”將上藥碾成粗末,裝入紗布袋內,加水2500~3000毫升,水開後,繼續煎煮30分鍾,後過濾去渣,用小毛巾蘸藥湯浸洗患處。每日1~2次,10日為四個療程。

“主治”毛囊炎熱毒夾風證。

“提示”芫花有毒,禁忌口服。

療方4

“成分”黃柏15克,雄黃、蒼耳子各1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為液,後過濾去渣,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毛囊炎熱毒夾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