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疽為中醫病名,相當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周圍血管的慢性閉塞性炎症病。病變可累及四肢的中小動脈和靜脈,以下肢為多見,初起時趾(指)怕冷、蒼白、麻木、步履不便,繼則疼痛劇烈,日久患趾(指)壞死變黑甚至趾(指)節脫落。其病因病機主要為脾氣不健、肝腎不足、寒濕侵襲、凝滯脈絡所致。臨床常分寒濕、血瘀、熱毒、氣血兩虛、腎虛等證。此外,本病的發生還與長期吸煙及外傷等因素有密切關係。采用藥浴治療本病有較好療效。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蛇床子、苦參、川黃柏、蒼耳子、蒼術、明礬各等量。
“用法”將藥加清水適量,煎數沸,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盆內,待藥液適度後洗滌浸泡患處。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鍾,10次為1療程。
“功能”解毒燥濕、消堅收斂。
“主治”適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初期。屢用有效。
“提示”濕熱毒盛型忌用。肢體在幹性壞疽或肢體壞疽處於發展階段,以及傷口尚未穩定者勿用此方。
療方2
“成分”透骨草、芒硝(後下)各30克,蘇木20克,防風、艾葉、當歸各12克,大黃、乳香、沒藥各10克。
“用法”藥物加清水適量,煎數沸,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熏洗患處。每次30分鍾左右,每劑可用2~3日。
“功能”祛風濕、通經絡、消炎止痛。
“主治”適用於血栓性靜脈炎,脈管炎。
療方3
“成分”桂枝、附子、伸筋草、苦參各15克。
“用法”將上藥用水煎煮,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浸洗患肢。每日2次,10日為1個療程。
“主治”適用於寒濕阻絡型脈管炎。
療方4
“成分”紫花地丁、連翹、蚤體各30克,赤芍15克,生甘草9克。
“用法”上藥加水煎湯,待藥液溫度適宜時,熏洗患處。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15日為1個療程。
“主治”脈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