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又名小腸氣,是腹內髒器由正常位置經腹壁上孔道或薄弱點突出而形成的包塊。是指睾丸、陰囊腫脹疼痛或牽引小腹疼痛為主證的一類疾病,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複發疝、白線疝、股疝等。疝氣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氣、重體力勞動、排尿困難等因素引起腹腔壓力突然增高衝破疝環腹膜所致。其臨床特點為陰囊旁有腫物,臥則消失,站立、行走、蹲下、用力搬動重物或咳嗽等腹壓增加時,則腫物出小腹而下陰囊,並時有脹痛等。

疝氣分為兩大類:即水疝和小腸疝。

水疝:分為睾丸鞘膜積液和精索鞘膜積液,同時分為交通性與非交通性兩種。症狀:逐漸增大,按壓不可消失,無痛感。

小腸疝:分為直疝,斜疝,股疝,臍疝,白線疝,嵌頓疝,絞窄疝,切口疝等。一般症狀:站立時突出,仰臥後消失,按壓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頓疝,絞窄疝則有疼痛感且很難推回腹腔,小腸疝若任其發展極易發生粘連和嵌頓,因此應及早接受治療。

中醫認為,疝氣是由於小孩發育不健全,老年人體質虛弱,中氣不足,寒氣、濕氣、濁氣、怒氣乘虛進入導致氣血運行受阻不暢滯留,腹腔內產生負壓,導致腹腔內氣壓增大,迫使腹腔內的遊離髒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髒器見孔就鑽,也就是說導致疝氣的根本原因就是氣血不暢。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馬鞭草120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1500毫升,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熏洗患處。每日2次。

“主治”適用於血疝(指血液瘀積於陰囊,導致陰囊腫大。多為陰囊直接受暴力或手術止血不慎所致)。

“提示”配合活血化瘀口服中藥治療能提高療效。

療方2

“成分”白礬30克,雄黃15克,生黃柏21克,橘葉10克,蔥白10根。

“用法”將上藥加水煎煮取汁,趁熱熏洗陰囊。

“主治”疝氣。

療方3

“成分”雄黃3克,白礬6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藥加水1500毫升,洗患處。

“主治”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