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多發性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早期有遊走性關節腫痛和運動障礙,其特征性表現為關節腫脹,伴有疼痛、壓痛和關節僵硬,關節僵硬以晨間最為明顯,活動後可減輕,稱為“晨僵”。10%~30%患者在關節隆突部位出現皮下結節,為本病特征性病變之一。晚期則關節僵硬、畸形、功能喪失,並有骨質疏鬆及骨骼肌萎縮。發病年齡在20~50歲,女性多於男性,男女之比約為1:2或3.
美國風濕病學會將因本病而影響生活能力的程度分為4級:
I級:能照常進行日常生活和各項工作。
Ⅱ級;可進行一般的日常生活和某種職業工作。
Ⅲ級:可進行一般的日常生活,但對參與某種職業工作和其他項目的活動受限。
Ⅳ級:日常生活的自理及參與工作的能力均受限。
本病屬中醫“痹證”範疇,多為風寒濕侵襲,痹著關節肌肉,氣血不活,經脈不利所致,當以疏風散寒,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為治,足藥浴療法對本病有明顯療效,可選用下列足藥浴方。
手足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麻黃、側柏葉、冬青、北五加皮、小白蒿各適量。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時將雙手足放入洗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5~30分鍾,7~14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能”發汗散寒、祛風通絡、強筋健骨。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療方2
“成分”桑枝500克,海風藤、絡石藤各200克,豨薟草100克,忍冬藤、雞血藤、海桐皮各6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文火煮沸,先熏患處,待溫度適宜時將雙手足放入洗浴。2日1劑,每日1~2次,10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能”疏風通絡。
“主治”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症見四肢大小關節腫脹疼痛,痛無定處,肌肉酸痛等。
療方3
“成分”麻黃、枝枝、細辛、幹薑、甘草各10克,製川烏、製附子各5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文大煮沸,先熏患處,待溫度適宜時將雙手足放入洗浴。2日1劑,每日1~2次,20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能”溫陽祛風,活血止痛。
“主治”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症見肢體關節腫脹、劇烈疼痛,屈伸更甚,痛有定處,自覺骨節寒涼、得溫痛減等。
療方4
“成分”桃枝並葉、石菖蒲各3份,秫米(高粱米)5份。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時將雙手足放入洗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5~30分鍾,7~14天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