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證是指由於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開闔不利,而致汗出過多、或出汗時間及顏色異常的病證。白晝時汗出,動則益甚者,稱為自汗;寐中汗出,醒來自止者,稱為盜汗。其病因病機主要以肺氣不足,營衛不和,心血不足,陰虛火旺,邪熱鬱蒸為主。
(一)全身藥浴療法
“成分”黃芪150克,麻黃根120克,白術、防風、白芷、艾葉各100克。
“用法”將藥物用紗布包裹,放入熱水浴池半小時,然後泡澡20分鍾,每日2次。
“功能”益氣固表斂汗。
“主治”適用於氣虛自汗,常見的症狀為體弱納少、汗出惡風,動則益甚。
(二)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鬱金20克。
“用法”將鬱金放入鍋內煎湯取汁,擦洗兩乳頭。每次20分鍾,每日數次。
“主治”適用於各型自汗和盜汗。
療方2
“成分”生黃芪、生牡蠣、生地各30克,茯苓20克,麻黃根15克。
“用法”將藥盛入盆中,加適量清水煎煮,煎至3000毫升,過濾去渣後取汁,趁熱熏蒸湧泉、神闕兩穴。待藥液溫度適中後用紗布蘸取藥液洗浴肺俞、心俞及神闕穴。每次10分鍾,每日1次。
“功能”益氣滋陰、收斂止汗。
“主治”適用於陰虛盜汗,常見的症狀為久咳虛喘、虛煩少眠、寐則汗出、形體消瘦、骨蒸潮熱、五心煩熱等。
(三)手足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生黃芪30克,葛根20克,生白礬15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倒入盆內備用,然後趁熱先熏後洗手掌部,每次浸泡30分鍾。每日1劑,每日熏洗3次。一般用藥2~5日即汗止而愈,效佳。
“功能”益氣固表、收斂止汗。
“主治”適用於頑固性手汗症。
“提示”用藥期間,忌食蔥、蒜、薑等辛辣之物。
療方2
“成分”白礬、葛根各15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後,倒入盆內,待藥溫適度時浸洗手足部(患處)。每日洗1次,每次浸洗30分鍾。再用時加溫即可。通常用藥1次,最多3次汗即止,其效甚佳。
“功能”祛濕、收斂、止汗。
“主治”適用於手足出汗,或足汗、腋汗症。
“提示”忌食生蔥、生蒜、生委等辛辣之物。
療方3
“成分”白礬30克,麻黃根I5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煎沸後,倒入盆內,趁熱熏手或足部;待液溫溫熱時將手或足部浸洗30分鍾。每日早、晚各1次。一般用藥2~3日即汗止而愈。
“功能”祛濕、收斂、止汗。
“主治”適用於手汗、足汗症。
“提示”應避風寒,防感冒。汗出之後,應及時用於毛巾將汗擦幹。出汗多者,需經常更換內衣,並注意保持衣服、臥具幹燥清潔。
療方4
“成分”王不留行30克,明礬9克。
“用法”每日用藥1份,水煎半盆,待液溫溫熱時將手或足浸泡15分鍾,每日泡2次,再泡時需加溫。
“功能”收斂止汗、滅菌止癢。
“主治”適用於汗液症、手足多汗症、手足癬(皸裂解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