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肺係疾病症候之一,包括現代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各種肺炎等。常因氣候變化或寒冷季節而引起,使咳嗽複發或加劇。咳嗽應有區別,一般認為有聲無痰叫咳,有痰無聲叫嗽,有痰有聲叫咳嗽。
引起咳嗽的主要原因是由六淫外邪(風、寒、暑、濕、燥、火)侵襲肺係,或髒腑功能失調,內傷及肺,肺氣不清,失於宣降所致。臨床以咳嗽、咳痰為主要症狀,且口幹,咽喉有燥疼感,惡心、欲嘔,常伴有咳吐白、黃色黏痰,嚴重時痰中帶血。通過家庭藥浴療法對咳嗽有明顯療效。
(一)全身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魚腥草100克。
“用法”將魚腥草放入蒸鍋內煮開,然後按全身蒸氣法操作。每日2次,每次蒸浴30分鍾。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各種類型咳嗽,尤其外感咳嗽為佳。
“提示”提高機體衛外功能,增強皮毛膜理禦寒抗病能力,如遇有感冒應及時治療。
療方2
“成分”枇杷葉、杏仁、紫蘇葉各3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混合,取汁擦浴全身。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0分鍾。
“功能”清肺化痰、降氣止咳。
“主治”新感咳嗽等症。
“提示”擦浴期間宜注意保溫,以防複感。
療方3
“成分”細辛、麻黃50克,魚腥草15克。
“用法”將三味藥用紗布包紮好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一段時間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內浸泡全身。每日1劑,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鍾,連續3~5天。
“功能”清熱化痰,宣肺理氣。
“主治”慢性氣管炎引起的咳嗽。適用於痰熱咳嗽,症見咳嗽不爽,咳痰黃稠,口幹咽痛等。
(二)頭麵部藥浴療法
“成分”紫菀、白前、百部、桔梗各18克,荊芥、陳皮各9克,甘草6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加適量清水煮開,繼續煎煮,取藥液倒入有嘴壺中,蓋住壺口,將壺嘴對準患者口鼻熏吸之。涼後加熱,反複熏吸。每日1劑,早、晚各1次。
“功能”化痰止咳。
“主治”適用於新舊咳嗽,咳痰不爽者(急、慢性支氣管炎)。
(三)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桂枝、麻黃、細辛、紫蘇葉各1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鍾,連續3~5天。
“功能”疏風散寒,止咳化痰。
“主治”適用於風寒咳嗽,症見咽癢咳嗽,咳痰稀白或黏,並有鼻塞,流涕等。
療方2
“成分”陳皮、茯苓、法半夏各10克,紫蘇子、白芥子各5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鍾,連續3~5天。
“功能”理氣健脾,止咳化痰。
“主治”適用於痰濕咳嗽,症見痰多易咳出,色白,質黏或稠厚成塊,早晚咳甚,遇寒加重等。
療方3
“成分”百部30克,紫菀、化橘紅、大力子、前胡各1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鍾,連續3~5天。
“功能”理氣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適用於肺燥咳嗽及陰虛燥咳,症見咳嗽咽癢,咳痰不爽,或少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