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要把這幾位神秘的“旅客”請上專列,還真不容易。它們那碩大的身軀,一個就得占用3節火車皮,兩輪之間的距離幾乎與車皮寬度相等,而且中心偏差不能超過一厘米,如此高難度的裝運,沒有一手駕駛絕活誰敢往上開。別忙,隻見押運人員如履薄冰地一點一點向前移動,用了整整5個小時,終於讓“巨龍”安全入了“座”。
專列穿山越嶺,一路飛奔,押運的官兵們卻無心欣賞窗外的美景,為確保專列和導彈裝備萬無一失,他們始終緊繃著警惕的神經。盡管導彈已被篷布遮得嚴嚴實實,但每當專列進站停車時,它們那碩大的身軀還是引起了旅客們的注意,有的上前圍觀詢問,有的還想親手去摸一摸。遇到這種情況,隨車押運的保衛科長喻加銘和警衛人員總是機警地用各種方式予以製止。
一天中午,專列恰好停在某大站一座鐵路過街天橋下麵,橋上擠滿了密密麻麻的行人,有的還帶著照相機。見此情景,官兵們趕緊在四周部署了警戒哨,並與鐵路有關部門聯係,請求提前發車,從而避免了發生意外的可能。
如何選擇一條既安全又保密的進京路線,是提前到京“打前站”的閱兵指揮人員的當務之急。他們與軍交部門一道,對沿途的每一座橋梁、每一根電杆、每一棵大樹,均進行了認真登記,並請北京公路橋梁設計研究院的專家進行精密計算,最後確定了一條安全係數最大的路線。
由於大型導彈武器負荷重,對運輸的環境條件要求特殊,北京市有關部門為專列進京作了周密部署。其中包括對一座30多米長的鐵路橋進行改建加固,為導彈卸載修建了臨時頂裝站台。
這樣,經過連續幾晝夜長途跋涉,中國“巨龍”終於走出了神秘的大山,在夜幕中走進了北京。
2.總參謀長豎起大拇指
進北京,“神秘巨龍”隻完成了它的第一使命,更重要的是它將以什麼樣的麵貌去接受祖國和人民的莊嚴檢閱。
這是一個近乎苛刻的閱兵訓練標準:
排麵:3路車隊齊頭並進前後誤差10厘米
速度:每100米36秒誤差0.15秒
騎線:正直騎線行駛左右偏差10厘米
卡距:車輛方隊前後間距10米誤差30厘米
10月1日天安門閱兵式上,“壓軸巨陣”――我戰略導彈方隊就是在這樣微小的誤差範圍內,從長安街上一路浩浩蕩蕩駛過。人們在讚歎之餘或許會問:官兵們是如何讓導彈方陣“齊步走”的呢?
導彈方隊陣勢龐大,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要同時觀察3個不同方向的標誌(鏡子、標杆、線條),單靠肉眼和感覺很難做到準確無誤。
怎樣解決這一難題呢?閱兵村裏的專家們經過上百次實驗,終於研製成功了“輪式車輛駕駛訓練光電輔助係統”。
這一係統把傳統的點線式訓練方法與現代高科技訓練手段結合起來,駕駛員們用不著“眼觀六路”來把握方向,隻須平視眼前的一個小小監視器,就可知曉自己所駕駛的裝備車輛是超前還是落後,偏左還是偏右,及時調整便可保證方隊整齊劃一。
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傅全有上將視察第二炮兵閱兵村時,發現了這一“秘密武器”,他興致勃勃地登上導彈發射車,觀看了一名駕駛員的操作演示,情不自禁地連連豎起大拇指。
3.“立體防線”確保導彈安全
在閱兵村內,官兵們不但要參加嚴格的訓練,更要為戰略導彈“保駕”。
一天傍晚,值勤哨兵發現閱兵村所在機場對麵的煤山後麵趴著一個人,正用望遠鏡窺視我導彈庫區。接到報告後,為了不驚動此人,中隊指導員向衛帶著幾名戰士踢著足球來到機場跑道,臨近煤山時,他故意將足球從機場跑道上踢出場外,幾名戰士趁機迅速衝出機場,向煤山圍了過去。趴在煤山後麵的人見勢不妙,迅速跑下煤山,但已經來不及了,被當場抓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