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保河是1968年入伍的老飛行員,飛過殲擊機、運輸機、直升機。這些年,他所在的直升機大隊飛遍祖國大江南北,從三峽工程到長江抗洪,從邊境巡邏到香港回歸,哪裏有災情,哪裏有特殊任務,哪裏就有他們穿雲破霧的身影。這次執行閱兵任務,作為領航主任的溫保河年齡比較大了,隊裏上下都很照顧他。可他總是把自己當戰士一樣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對每一個飛行數據,每一個飛行動作都不許發生一絲差錯,一絲不苟地苦練在各種氣象條件下的編隊飛行。
溫巍巍當兵前是籃球二級運動員。在軍校聽說挑選參閱人員,人家還在考慮這麼苦去不去時,她早就跑去報了名。最讓溫巍巍驕傲的是,在超強度閱兵訓練中,她一次也沒哭過!溫巍巍惟一的心事是總想去看看爸爸,她擔心爸爸年紀大了,這麼熱的天會吃不消,可閱兵村有嚴格的紀律,想爸爸時她隻能看看藍天。溫保河也惦念女兒,雖說女兒平時很能吃苦,但這麼艱苦的訓練還是頭一回,能不能堅持下來?父女倆同在一地,也隻好靠鴻雁傳書。女兒叮囑爸爸“一定要保重身體”,爸爸鼓勵女兒“一定要堅持到底”。特別是爸爸的信中有這麼一句話讓女兒牢記不忘:“一個人的精神力量是無窮的,隻要精神不垮,什麼困難都能克服。”這句話鼓舞父女兩代人出色完成了受閱任務。
世紀大閱兵的幕後英雄
1.花甲老兵抒情懷――水兵方隊“總教頭”孫啟華
在閱兵村,有一支最年輕的受閱水兵方隊,隊員平均年齡隻有19歲,並且全是去年年底入伍的新兵。然而,擔當這支年輕方隊總教練的卻是一位年愈花甲的老水兵。他曾6次參加國慶首都閱兵訓練,3次通過天安門廣場,先後接受過毛澤東、鄧小平等黨的第一代、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檢閱。世紀之交,為揚國威、振軍威,這位受閱老兵,以一顆強烈的報國之心,續寫出一位花甲老兵的受閱情懷……
他,就是海軍二等功臣、潛艇學院退休幹部孫啟華。
1958年10月1日,是孫啟華永生不能忘懷的日子。當水兵方隊威武雄壯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時,站在方隊第二排第二名的他,激動地流下了幸福的淚水。他平生第一次看到了毛主席。從此,這位農民的孩子也與共和國閱兵結下了不解之緣。
光陰似箭。1984年,舉行了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閱兵,時年44歲的孫啟華擔任了水兵方隊隊長兼總教練。方隊在前進,隨著他一聲洪亮的“向右――看!”口令,孫啟華作為水兵方隊兩領隊之一,帶領身著上白下藍新式水兵服的年輕水兵再次通過了天安門。閱兵結束後,水兵方隊受到軍委主席鄧小平的通令嘉獎,海軍黨委給水兵方隊記集體三等功,並給孫啟華記二等功一次。
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國慶閱兵前夕,已退休在家的孫啟華得到了激動人心的消息:上級黨委決定請他“出山”。老人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
在閱兵村,孫啟華是一位年歲最高、閱曆最豐富的老兵。他有一句口頭禪:“我要做好,你們也要做好!”這句話他講了大半輩子。進駐閱兵村4個月以來,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戰士們訓練12個小時,他就在操場上站立12個小時。在他的提議下,方隊記下了每一個人的生日,每月舉行一次集體生日宴會。
戰士們經常感慨地說:“看到老教練,總能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力量。他往隊前一站,就是一支標杆、一道無聲的命令!”
2.“備份機長”亦光榮――試飛驕子郭福順
郭福順做夢都在盼望這一天:讓全國人民目睹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武裝直升機的風采。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首都閱兵式上,國產武裝直升機首次亮相,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為了這一天,郭福順苦苦奮鬥了近10年。
1988年4月,沈陽軍區某部接到命令:立即派出一個精幹機組,赴南方某地參加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科研試飛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