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保障隊的官兵在保障車輛安全訓練的同時,還研製了一批騎線鏡、標齊鏡等70多種輔助訓練器材,有力地促進了訓練質量的提高。剛開始訓練的時候,車輛總是標不齊,原來是駕駛員在前進和標齊時,要通過兩麵鏡子來觀瞄,有時不免分心。裝備部長李宏帶領技術保障隊的骨幹連續幾個晝夜摸索試驗,終於研製了一套集騎線、卡距、標齊於一體的鏡子,駕駛員隻須通過眼前一麵鏡子便可看到卡距、標齊和騎線的情況。
幾個月下來,這個方隊的保障人員向工廠提出了十幾條合理化建議,同時,他們還結合新裝備檢查維護保養和常見故障排除的實踐,編寫了《裝甲車輛的維修與保養常識》《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和三種新裝備《技術狀況檢查標準》等40餘萬字的參考資料。
3.激光精標炮陣齊
科技助力達到“三等三線”:駕駛訓練是車輛方隊受閱訓練的重中之重。根據規定,車輛方隊必須達到“三等三線”:等速度、等距離、等間隔;橫向、縱向、斜向均成一線。發動,2秒鍾之內必須一次點火成功;起步,掛擋無聲,不能有明顯晃動;等速,時速10公裏,每200米之內時間誤差不得超過0.3秒;騎線,方向正且偏差不超過10厘米;單排麵標齊,誤差不超過5厘米。為此,北京軍區某集團軍炮兵方隊指導小組運用科技手段攻克了訓練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關,先後成功地革新了21類165件輔助器材,為提高訓練質量和效率插上了科學的翅膀。為解決車輛排麵標齊難這一問題,指導組和清華大學下屬的一個工廠聯合攻關論證,反複研究試驗,運用光學、電子學和聲學等原理,研製出由激光器、接受器、顯示器和附件組成的第一代“激光標齊儀”。然而,由於顯示器上使用的光敏管對任何光都接收,駕駛員根本無法把握。在中國半導體研究所的指導下,指導組將光敏管換成了矽光管;又經國家光控研究所的幫助,對發射器進行了調整,將激光調成36K可見光,這樣就較好地排除了其他光。由於同一排麵的每個車上都裝有顯示器,而且顯示器按照誤差區、超出誤差區和不足誤差區每一厘米處都設置了一個矽光管,隻要任何一輛炮車出現1厘米誤差,駕駛員都能及時發現,而且白天黑夜都適用。
練搶救搶修硬功:集團軍裝備技術部副部長穆國良把搶救搶修訓練形象地比作“保底工程”。為確保順利受閱,這個集團軍的兩個炮兵方隊強化搶救搶修訓練。指導組針對可能出現的25種緊急情況逐一進行了研究探索,製定了《受閱裝備常見故障排除措施》《受閱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及其處置辦法》《受閱車輛方隊應急處置方案》等。他們從三個方麵入手實行崗位責任製,提高幹部的管裝技能;突出重點,提高駕駛員的操作技能;加強針對性,分析研究、提高修理人員維修技能,狠抓搶救搶修訓練。為了保證搶救搶修中做到“三不兩快一穩”(不停車、不熄火、不掛車,快速接近、快速跟進,起步穩),他們摸索並規範了自救法、繞車補位法、互救法和托救法的“四個訓練”,並且積極加大科技投入,先後革新研製出20多項輔助器材,安裝了雙電路、雙油路和雙氣路,確保了受閱時萬無一失。
4.精心嗬護火箭威
車輛方陣最為威武,但也最難訓練。車輛方陣騎線要正、標線要齊、卡距要等,要做到在行進中橫看縱看都成一條線。
傳統的“點線式”訓練方法是劃上線,豎上杆,由駕駛員憑著肉眼和感覺一遍遍地反複練。這種方法誤差較大,一般都在10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