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厲兵秣馬懲“台獨”!世紀閱兵振國威(16)(2 / 3)

吃、喝、拉、撒、睡本來是人類最基本最正常的生理需求,但參加慶典的標兵卻要改變這個規律。在正式任務中站立不到3個小時,但由於現場環境和心理因素等原因,他們的訓練時間必須達到6個小時以上才行。標兵訓練不同於其他隊列訓練,要求“靜功”,也就是說要求每一個人在站立過程中不僅要紋絲不動,還必須具備6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的本領。經過刻苦訓練,所有標兵終於練就了這套硬功。

閱兵方陣的堅強後盾

1.牽動閱兵的五大通信係統

在國慶受閱部隊背後,有一支沒有徒步走過天安門,但又無形地接受著檢閱的閱兵保障部隊,這就是被譽為編織閱兵指揮“中樞神經”的北京軍區司令部直屬通信部隊。他們開發、研製、改裝的“五大通信係統”(有線電、無線電、衛星定位、電視監控、擴音),使國慶閱兵通信做到了“天上通、地下通、處處通、時時通”。

此次國慶閱兵,受閱兵種和員額之多,裝備種類和數量之多,均創下了共和國閱兵史之最。因此,通信保障的難度和複雜程度曆史上從沒有過。僅安裝電話就達1400多部,動用電台1100多部,鋪設光纜數百公裏。

為了適時對受閱部隊進行監控指揮,針對北京地區電磁環境複雜的情況,閱兵指揮部決定,在北京西山頂上安裝一座集光端傳輸、無線電集群通信為一體的無線發射裝置。接受任務後,某通信總站官兵們扛電纜,鑽地溝,爬山坡,冒酷暑晝夜加班,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安全優質地完成了數千米電纜溝的開挖、鋪設和機器設備的調測調試任務。與此同時,閱兵電視監控係統、衛星定位係統的建設,也加緊進行施工。

閱兵擴音是保障江主席檢閱部隊最重要的通信保障。為此,某通信修理所抽調精兵強將刻苦攻關。為了解決閱兵車擴音設備易受幹擾等問題,他們多次與有關廠家協商解決辦法。在車水馬龍的長安街上,一次次地模擬閱兵車開進中的擴音效果,測試音質、噪音和幹擾情況。經過上百次試驗,終於達到了擴音音量大、音質好、聲音不失真的最佳效果。

經過艱苦奮戰,該直屬通信部隊建成了縱橫貫通、直達為主、定點保障的有線電通信係統,並利用有線電開通了自動化指揮網和保密傳真係統;以集群通信為主體,形成全麵覆蓋、話音為主、靈活調度的無線電通信係統;利用10個采集點,形成了覆蓋閱兵現場的全天候、全方位的現場高清晰度大屏幕電視監控係統;以全向覆蓋受閱部隊開進路線,適時在電子地圖上顯示動態位置的衛星定位係統;保障首長檢閱車擴音、受閱部隊列隊方陣擴音、天安門城樓擴音和聯合軍樂團擴音的擴音係統。

2.鐵甲方陣有“神醫”

“把發動機至散熱器的機油管由鋼性連接改為膠管連接,這樣因發動機震動引起該管路斷裂,造成機油泄漏而損壞發動機的隱患就消除了。”隨著技術組長張正洪侃侃而談,在場的某新型高炮總設計師李魁武和技術專家讚許地伸出了大拇指。

某紅軍師參加國慶閱兵的三個受閱方隊,都剛剛換上新裝備,裝備維護保養難度大。這個師由71人組成的技術保障隊,用汗水和智慧確保了訓練和受閱時裝備良好。

為了盡快提高對新裝備的維修保養技能,技術保障隊緊緊抓住專家和廠家技術人員隨隊保障的時機,開辦閱兵村夜校,學習鑽研與新裝備相關的高科技知識,請專家講解新裝備的構造原理和維修保養方法,努力掌握新裝備維修保養和判斷、排除故障的技能。戰士寧萬軍是修理能手,但麵對一些新裝備,他卻感到無從下手,於是他白天跟著工廠師傅在車場和保障現場學,夜晚對照《構造原理》琢磨,兩本教材被他翻破,終於練就了一手硬功,被官兵譽為“鐵甲神醫”。他聽一聽車的聲音便能判斷出轉速,相差不超出50轉;他能從發動機的聲音中,排氣管排出的煙霧中找到“毛病”。一段時間,幾台輪式裝甲車的排氣製動管連續破裂,影響了訓練。他琢磨了幾天後發現,原來是銅質排氣管在車輛行駛的震動中,因強度不夠而造成破裂。他向專家和技術人員提出用不鏽鋼管代替銅管,此後再也沒有出現類似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