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船登陸方麵,此前雖然就有這樣設想,但大多僅限軍事學術界的“紙上談兵”。大規模征集民船並參加多兵種聯合登陸戰演習尚屬首次。此前也有不少軍事家認為,民船參戰雖然可以大大增強解放軍的兩棲投送能力,但民船航速不一,船員也未受有效的軍事訓練,無法在實戰中實現編隊組合,從這次公開的演習圖像中可見,解放軍將征集的民船科學編組,已成功地實現了集群效應。萬艘民船在海麵上次第前進,井然有序,可見解放軍對東南沿海民船軍用的演練已非“一日之寒”。而在民船上架設輕便的一七毫米十二管火箭炮也可徹底解決此前所謂民船無火力支援能力的缺點。可以預見實戰中,民船與登陸艦艇“比翼競渡,萬舸爭流”的場麵絕非虛構。台島西岸繁多的中小型漁港將成為解放軍民船絕好的卸載場所,而專業的登陸艦艇則可以從容在淺近灘頭搶灘登陸,屆時整個台島西岸都將成為解放軍的登陸戰線,“台獨”勢力將在“人民戰爭”的洪流麵前品嚐自釀的苦酒。
3.無人機技術水平先進
此次演習第三個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觀看解放軍無人駕駛偵察機的場麵。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在剛剛結束的科索沃戰爭中得到充分展示。在空襲中,北約各國的無人偵察機出色完成了目標搜索、毀傷評估的任務,無人機擔負攻擊任務也在實現之中。此間軍事觀察家認為,解放軍的無人機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無幾,在實戰中的表現不會比美英差。從此次演習的圖像中可見,張萬年視察的是較早期的ASN-104型無人機,該機一九八五年就列裝了。實際上更先進的無人機早已列裝部隊。出於保密慣例,經過刪減的演習圖像並未真正體現出目前解放軍先進武器裝備的真實水平。
第二節 精心準備迎慶典,群英共譜世紀曲
擔任天安門廣場警衛任務的武警北京總隊第14支隊的70名戰士,為共和國的50年盛典拉開了恢宏的序幕。
裝滿鴿籠的12輛彩色放飛車和12輛軍用卡車啟動了,直向天安門廣場的方向駛去。
10時整,隨著大會主持人一聲令下,這60門禮炮分28門為一組交替鳴放出50響恰似春雷般的轟鳴聲,宣告慶典的開始。
10時4分,隨著於海雙臂有力地一揮,激昂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立時響徹雲霄,全場數十萬眾同聲高唱起激越高亢的《國歌》。
1999年10月1日的中國,站在世界的東方和世紀的交接點上,奏響了醒古蕩今的交響曲!
慶典前夕
9月30日15:00天安門廣場為10萬個背景表演者定位
或許,正是擔任天安門廣場警衛任務的武警北京總隊第14支隊的70名戰士,為共和國的50年盛典拉開了恢宏的序幕。
昨天下午,綿綿不絕的秋雨之前,70餘名武警14支隊的戰士最先列隊進入了早在中午12時就清場了的天安門廣場,他們要為今天在慶祝大會上擔任背景表演的10萬名表演者一一定點定位,俗稱“粘條兒”。
新近鋪就整齊的廣場大理石成為最好的天然尺度,戰士們在背景方案的設計專家的指導下,首先確定背景表演的中心區以及各區域之間的交界點,還有背景表演的指揮台。然後,戰士們從西向東一字排開,每隔10人為一個序號,依次將寫有號碼的隊列排號,一一粘貼在廣場的大理石上。
這是個說起來挺簡單的事兒,但它卻是規模盛大的慶祝大會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之一。秋風伴著秋雨一陣陣襲來,戰士們毫不在意,做得一絲不苟。國慶遊行指揮部背景部副部長路健康告訴我一個鮮為人知的細節:今天貼在廣場上的序號是用一種特製的不幹膠做成的,它在技術上的要求是保證24小時內粘得很牢固,而之後則可以不揭即掉。
22時0分0秒,廣場背景表演區的一萬個標誌點、標誌號全部定位完畢,同時,東西兩側各一個碩大的鮮花花籃也已吊裝到位,世紀盛典開始了倒計時。
9月30日19:00朝陽區大郊亭為3萬餘隻氣球充氣的氣罐車出發
昨晚7時,位於朝陽區大郊亭的北京普萊克斯實用氣體有限公司門前,560個高1.20米、每個重約53公斤的灰色氣瓶被裝上9輛大貨車。現場指揮劉愛平一聲令下,大貨車一輛緊跟一輛迅即駛出廠門,消失在秋雨連綿的夜色中。不到20時,560個裝有氦氣的充氣罐被安全運抵東交民巷小學、校尉小學、正義路職高和190中學4個充氣地點,3萬多隻氣球將在這些地方充好氣,在國慶大典的最後時刻,飛向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