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以尼克鬆的國家安全顧問及國務卿的雙重身份於1973年11月訪問北京。他獲得毛澤東的接見,兩人在友好氣氛中,舉行範圍廣泛及眼光深遠的會談。基辛格和同僚諸人也與周恩來、姬鵬飛、喬冠華和中方其他人員舉行了坦誠而認真的會談。雙方官員就彼此關切的雙邊問題進行對等的會談,並取得進展。
基辛格結束北京訪問時發表的公報隻有12段短短的文字,最長的一段隻有11行半。但是公報中有些隱含的意義,需要時間來研究。
新的公報中把華盛頓和北京雙方反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霸權的範圍,從上海公報中提及的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擴展到世界其他任何部分。這一點的意義極為重大。中國和美國現在認為,為了雙方的共同利益,不僅要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對抗蘇聯的擴張行動,而且要推展到世界其他地區,例如中東和非洲。
在此之前,一般都認為北京的影響力僅限於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現在,突然之間,它被視為負有全球性責任的大國。基辛格同意這一點究竟隻是出於禮貌呢?還是他真的認為中國大陸擁有實力,可以在反霸權問題方麵擔任美國的夥伴,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美國這些年來真地如此衰落,以至於在亞太地區之外的事務方麵,也必須尋求一個共產黨國家的協助來對付蘇聯?更糟的是,美蘇關係是否又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在戰略武器方麵,致使華盛頓必須對北京如此遷就?對這些問題,以及其他許多疑問,都無法立即找到答案。在這段期間,外交界隻能加以猜測。
公報中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雙方同意在目前的情況下,維持高階層的經常聯係以交換意見,同時在不替第三方談判的原則下,就彼此關切的問題進行具體磋商,至為重要。”
最微妙的聲明是公報第7段的最後一句。這一段文字是:“中國方麵重申,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正常化,隻有在確認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基礎上才能實現。”這很顯然又是周恩來的傑作,別無他人。
關於5月間設立的兩個聯絡辦事處,公報中說,雙方同意繼續擴大其功能。這明顯地表示,雙方的貿易和互派的人員可望在短時間內增加。
據隨同基辛格訪華的美國新聞界人士透露,基辛格和周恩來在11月13日夜晚為了公報的措詞一直爭論到14日清晨。因此基辛格在啟程前往東京之前,隻睡了6個小時。他的助理在東京告訴新聞界說,美國方麵對公報中某些地方,曾試圖盡量使用模棱兩可的措詞。
華盛頓外交圈和主要新聞媒介對新的公報反應不一。有些人認為,中國所作“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正常化,隻有在確認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聲明,是北京方麵重大的讓步,暗示有關細節的談判可望很快展開。但是另有一些人認為,北京堅持“中國與美國將在上海公報的基礎上進行關係正常化”,是在重申上海公報中倒數第二段的文字,換言之,華盛頓方麵必須放棄與台灣的關係,北京才會同意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一般的看法是,由於基辛格最近一次的北京之行,美國政府與中共建交的時間表已向前推進。
有些美國報紙指出,駐在台灣的美軍正加速撤離,根本沒有顧及上海公報所說“考慮到這一前景”或“隨著該地區緊張情勢的緩和”等條件,顯示今後行動的進展會更為快速。例如,《華盛頓郵報》認為,美國方麵在此一公報中沒有像在上海公報一樣,重申“美國對中國人自行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切”,具有特別的意義。這是否意味著美國政府放棄早先的立場呢?
基辛格曾試圖向中國保證,不論美國政府的人事更迭,它與中國增進友誼的長期政策都不會改變。這是他在離開北京前夕的晚宴上敬酒時所透露的。當然,當時在場的每個人都知道,基辛格所指的是引起全美國廣泛注意的水門事件的發展。周恩來必定問過基辛格,如果尼克鬆遭彈劾或被迫辭職,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將會如何。中國懷疑接替尼克鬆的美國總統對北京是否會采取完全相同的政策。因此,基辛格的保證一定是為了消除周恩來在數千裏外觀察令人迷惑的美國政局所日益感到的不安。
基辛格第六次訪問北京以及隨後發表的公報,是無數新聞報導和分析的主題,其中許多報導和分析多屬猜測性質。這種情形主要是由於國務院處理此事的方式而引起的。
最初,國務院發言人拒絕答複與公報有關的一切問題,理由是基辛格當天將在東京舉行記者會,發言人不願預測其上司的觀點。可是,當天-11月14日稍後,大家才知道基辛格在東京舉行的並不是記者會,而是背景簡報,目的隻是在讓記者了解情況,而不是供指名引述用。國務院發言人為他稍早所提供的錯誤消息道歉。可是,由於沒有上級指示及缺乏足夠的資料,他仍拒絕答複有關公報的問題。
大致說來,華盛頓觀察家都認為新的公報,比1972年2月簽訂的上海公報更進一步。他們特別注意“確認一個中國的原則”這句話,雖然沒有人具有足夠的洞察力,知道中國這句話的真正意思。
隨同基辛格訪問的《華盛頓郵報》記者馬德報導說,美國官員承認,鑒於中國對台灣問題顯示的彈性,目前將由華盛頓采取下一步驟推進與北京的關係。馬德說,基辛格和他的顧問們認為,北京對關係正常化問題的新做法,可能是中國緩和早先對外交承認問題立場重要的一步,因為這種做法可以不妨礙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同時在實際上不理會台灣的情況下,為擴展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關係作準備。
《芝加哥論壇報》的史塔爾,也是隨同基辛格訪問中國大陸的記者之一。他宣稱北京之行是一次成功的訪問,並斷言基辛格確信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將會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