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斯諾登上天安門!中美解凍北京城(8)(2 / 3)

拿我來說,我雖然從未到過美國,但我認識不少美國朋友,美國對我來說也不是不熟悉的。很明顯,我們兩國的社會製度是不同的,而且我們各自的世界觀――基辛格博士喜歡用‘哲學’這個詞――是完全不同的,但是這不妨礙我們找到共同點。中美會談到現在已經進行了16年了,但還沒有找到共同點。現在尼克鬆總統要親自到北京來討論,而基辛格博士就是他的先行人員。我們希望這些討論將會取得積極的成果。

“我們兩國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兩國雖遠隔太平洋,但友誼把我們兩國人民連接在一起。今年我們在接待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之後,還接待了其他一些美國朋友。我們希望將本著一種新的精神來迎接這一新紀元。”

“我提議,為偉大的美國人民和偉大的中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為基辛格博士和其他所有的朋友們的健康,幹杯!”

宴會結束時,周恩來特繞宴會廳一周,同每一個客人,包括秘書、警衛和機組人員一一握手碰杯。所有的客人無不為周恩來熱情誠懇的講話和平易近人的風度所感動,對他產生了由衷的敬佩。

21日《人民日報》刊登了周恩來和基辛格的兩幅照片。22日晚,葉劍英和代理外長姬鵬飛陪基辛格一行到人民大會堂去看京劇,基辛格一行一走進大會堂,全體觀眾就熱烈鼓掌,把基辛格等人當作特別受歡迎的人。23日,基辛格一行又參觀了長城,遊覽了頤和園,這一切都使他們先前那種受冷落的感覺在熱誠友好的氣氛中煙消雲散了。

毛澤東說:要講天下大亂嘛

從10月21日起,中美雙方進行分組會談。周恩來同基辛格談實質問題;熊向暉同詹金斯談一般問題;於桑同美方進行保衛、通訊等技術問題的會談。

會談一開始,為使雙方談得輕鬆一點,周恩來針對基辛格上次來華初次會談時念稿子的窘態,風趣地說:“按照慣例,我還是請你先說,我準備聽你講寫出來的這麼一大堆材料。”

基辛格自謙地說:“當時我自己感到很慚愧……”

周恩來當即製止說:“不,不,你頭一次來嘛,必須要有一個準備好的看法嘛。”

基辛格很欽佩地說:“總理沒有筆記講話,比我有筆記講話更流暢。”稍後,他又談到了尼克鬆訪華公告,“總理先生,7月份我們會見的時候,你曾說過,尼克鬆總統訪華公告的發表,將會震動世界。世界確實被震動了,我們兩國在世界上掀起了新的潮流,使許多國家在執行他們外交政策的時候有了新的考慮。我們推動了世界事務中的一場革命。”

周恩來也真誠地說:“尼克鬆總統采取這樣的主動行動,表現了很大的勇氣。”

此後,雙方就尼克鬆總統訪華的細節進行了商談。基辛格提出尼克鬆訪華的日期為1972年2月21日和3月16日。周恩來考慮了一下,選定了前一個日期。

在另一個地方由熊向暉和詹金斯的會談也談得不錯。盡管詹金斯是美國國務院的中國通,又是中美大使級會談中的專家,對中國的態度和看法受了一定的傳統影響,但他在會談後也不無感慨地說:“我同從1955年開始以來的初步會談有聯係。在這期間,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就如有人所描述的那樣,像在黑夜中航行的船……而現在幸運的是,我們不再在黑夜,而是在白天航行了。”

其他組的會談也基本較好。通訊技術(包括新聞采訪、報道和電視轉播)問題,在雙方真誠協商下順利達成協議。僅在保衛安全問題上,美方負責警衛的頭頭大出洋相。他竟然要求把尼克鬆總統可能訪問的地方,都開出一份搗亂分子名單給他,並且還強烈反對尼克鬆總統在中國境內乘坐中國的轎車和飛機。中方對這位頭頭的無知和傲慢給予了批駁,後經基辛格說服,美方完全接受了中方的安排。

然而,基辛格卻差點完不成他的使命。

原來,基辛格這次來華之前從未提過要起草尼克鬆訪華公報問題,所以中方在接待方案中也沒作準備。在第一次會談時,他才對中國方麵說,此次來北京,一是為了妥善安排尼克鬆總統訪華時的一切準備工作,另外還有一項重要事項,就是預先擬定在尼克鬆訪華結束後要發表的一個聯合公報。基辛格說這是因為世界上有人希望尼克鬆總統訪華失敗,所以得早作這方麵的準備。

周恩來表示對此可以理解,他說:由於這是美方初次提出的建議,我們沒有準備,希望在一般性和限製性會談後再談公報,並同意美方先拿出草案來。

22日下午會談時,美方提出了他們已擬成的聯合公報草案。基辛格還特別強調,這份公報草案已經尼克鬆批準了。

美方提出的這個草案長約三千字,包括訪問情況、兩國關係的一般原則、對國際形勢的看法和台灣問題等四個部分,是按老一套格調起草的。其中強調了一些含糊其辭的共同點,而用一些陳詞濫調掩蓋著雙方的分歧,並在台灣問題上有意避而不談美國撤軍問題,反而要中方承諾隻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

周恩來看了美方的草案後,很不滿意。他說這個草案不能接受,指示章文晉起草對案,他還提議按照過去同蔣介石達成協議的辦法,各說各的,明確寫出雙方的分歧,同時也吸取美方可取之處,寫出雙方的共同點,以便共同遵循。

23日晚,毛澤東把周恩來、姬鵬飛、熊向暉、章文晉等人叫去。他先表示不讚成搞公報。周恩來說明這是美方提出的,他們需要,不搞不好辦。

毛澤東接著說:“那個東西我隻看了一遍,發言權不大,隻有一點點。不滿意,一點神氣也沒有。”

周恩來連忙解釋說:“這個草稿我們還沒有經過認真研究,先送主席審閱,然後按主席的指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