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基辛格得出結論:中國軍事領導人決不會選擇這樣不利的地點發動進攻。的確是蘇聯在威脅中國。如果蘇聯的威脅得逞,就會打破國際戰略格局的平衡。於是他們認為探索與中國進行接觸的時機成熟了,並且希望同中蘇雙方都保持較密切的關係,以便利用中蘇之間的互相敵視,為美國的目的服務。
7月21日,美國國務院宣布,美國學者、新聞工作者、學生、科學家和國會議員,可持其護照到中國去旅行,並可以購買100美元以內的中國產品回國。7月24日,中國也“釋放”了因所駕駛的遊艇在香港海麵傾覆而漂到中國領海的、於7月16日被“俘獲”的兩名美國人。
這時候,尼克鬆開始了他的代號為“月輝”的環球旅行。他在旅程中的每一站都打算為中國留下一張名片,他開始傳播準備同中國來往的信息,這是他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尼克鬆告訴兩國領導人說,美國完全不同意蘇聯關於建立亞洲集體安全體係的建議,並且反對蘇聯把影響擴展到東南亞。尼克鬆對巴基斯坦的葉海亞?汗和羅馬尼亞的尼古拉?齊奧塞斯庫說話更自由些,因為他知道他們都對中國很友好,他希望這兩個國家能幫助他打開通往中國的渠道。
8月1日,尼克鬆來到巴基斯坦,在拉合爾國賓館,他和葉海亞?汗總統進行了敞開心扉的坦誠的密談。尼克鬆說:
“盡管我的政府中的其他人和許多美國人完全不這樣看,但我個人還是認為,如果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繼續處於孤立狀態,亞洲就不能向前進。”
葉海亞總統聽了尼克鬆的訴說,麵露喜色,高興地說:“我很欣賞總統閣下的見解。”尼克鬆談興正濃,繼續說:“中美兩國對罵了二十多年,相互敵視,互不往來,現在,美國正退出越南,我們想跟中國對話。”
葉海亞總統深知中美兩國過去的裂痕,聽尼克鬆這樣說,就用試探的語氣,不無疑慮地看著尼克鬆說:“中美兩國積怨太深了!據我了解,這決非一兩次對話就能解決問題的。當然,作為中美兩國共同的好朋友,我會盡我的一切努力的。”
看到葉海亞總統有些懷疑美國的誠意,尼克鬆連忙強調說:“美國決不會參加孤立中國的任何安排,你可以把我的想法在最高一級轉達給中國人。”
葉海亞總統也真誠地說:“總統閣下完全可以放心,我的空軍元帥謝爾?阿裏?汗前不久才訪華歸來。據我所知,中國國內的動亂正在結束,他們很快就會設法結束自我實行的外交孤立狀態。像毛澤東、周恩來這些中國領導人,都是有教養的、務實的、說話算數的。”
尼克鬆離開巴基斯坦時,心情顯得極為地高興、輕鬆,他仿佛看到了由他個人建立的“葉海亞渠道”正慢慢向北京延伸。
8月2日和3日,尼克鬆應邀對羅馬尼亞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訪問。在布加勒斯特,他和齊奧塞斯庫總統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談。當談到中國問題時,尼克鬆又向齊奧塞斯庫總統重提他的話題:“我想在我的任期內,改善同中國的關係,即使不能達到同中國重新建立完全外交關係的最後理想,也可以進行高級私人代表的互訪。我希望羅馬尼亞同意充當通向中國的渠道。”
在這之前,齊奧塞斯庫總統已經知道尼克鬆希望改善和中國的關係,現在當尼克鬆親自向他提起這個問題時,他隻是微笑著點點頭,想聽尼克鬆更多的一些表示。
看到齊奧塞斯庫讚許地點著頭,尼克鬆知道他已理解了美國的心意,於是就更進一步的表述道:“美國堅決反對蘇聯提出的建立亞洲集體安全體係的計劃,因為在亞洲建立反對中國的小集團是錯誤的。中國在25年內將有10億人口,如果把這樣一個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的國家孤立起來,它就可能變為一個爆炸性的力量。美國的政策是同蘇聯和中國都建立良好關係。”
和中國有著多年深厚友誼的齊奧塞斯庫,對中國有著極為深刻美好的印象。他對尼克鬆總統坦誠地說:“我對中國人是比較了解的,他們堅定自信,通情達理。我真誠地希望中美關係出現新的轉機。”他稍稍停頓了一下,見尼克鬆隻是點點頭沒有說話,便繼續說下去“我願意充當信使,我將向中國人轉達你們的看法,並把中國人的反應告訴你們。”
得到這樣肯定的回答後,尼克鬆會心地笑了。
當尼克鬆和齊奧塞斯庫並排乘坐敞篷汽車駛向機場時,他為“羅馬尼亞渠道”的建立而異常高興。他麵帶笑容,高舉著手臂,向鮮花映襯下的布加勒斯特,向街道兩旁揮舞著鮮花和彩帶的歡送的人群不停地揮動。他感到真是不虛此“月輝”之行,他為自己的成功而激動不已,隻希望快些回到華盛頓,以便去采取新的步驟,加快走向中國的步伐。
周恩來與柯西金會晤,尼克鬆感到坐了末班車
8月8日,即尼克鬆回到華盛頓後幾天,美國國務卿羅傑斯就在澳大利亞的堪培拉發表了一篇重要演說,公開宣布美國一直尋求打開同中國往來的渠道,有意恢複華沙會談。
1969年8月14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開會正式討論對華問題,在這之前,美國並沒有在內閣一級正式討論過對華政策,雖然這次會議也沒有做出什麼決定,但尼克鬆總統卻發表了使他的內閣同僚大吃一驚的講話:“蘇聯是更具有侵略性的一方,如果聽任中國在一場中蘇戰爭中被摧毀,那是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的。”這使在場的人都強烈地感到了這樣的信念:美國越來越迫切需要和中國建立聯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