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的誤解,應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尋對策,不要輕易地指責誤解你的一方。應該說,隻要對方不是故意找你的茬,與你鬧別扭,他對你產生誤解總是有原因的。因此,你首先要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有被對方誤解的言行。如果有,應“有則改之”,立即找到症結,並向對方解釋清楚,保證今後多加注意;如果沒有,你也不要隨意責怪對方,而應采取積極適當的方法,以消除對方對你的誤解。
對於那些難以申明或一時無法用行動來證明的誤解,不必計較,也不必著急。有句諺語說得好,“時間是澄清誤解的明礬”。誤解總要消除,是非總有定論,隻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
麵對奚落有妙招
在社交場合,有時會遇到別人有意無意搶白你,奚落、挖苦、譏諷你,你該怎麼辦?有隨機應變能力的人,能調動自己的智慧,化被動為主動,使尷尬煙消雲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可視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應付辦法。
若判明來者不善,是懷有惡意,故意挑釁,你可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有理、有利、有節,有禮貌而巧妙地回敬對手,針鋒相對,“原物”頂回。
如果有人用過於唐突的言辭使你受到傷害,或叫你難堪,你應該含蓄以對,或裝聾作啞、拐彎抹角、閃爍其辭,或順水推舟、轉移“視線”、答非所問,談一些完全與其問話“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用這種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駁對手,定會取得奇特的功效。
有的時候,可能會遇到棘手犯難的問題,對此若以幽默諧趣的方式回答,往往會“化險為夷”,改變窘態。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轉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尷尬局麵消失在談笑之中。
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練就隨機應變的語言表達功力很重要,但切不可主動進攻、出口傷人。而且防衛要注意有禮貌。
莫要口無遮攔
在交談中,每說一句話之前,都要考慮一下你要說的話是否合適,不要口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給其他人造成不快。
除非是親密的朋友,否則最好不要對個人的衛生狀況妄加評論。如果某人的肩膀上有很多頭皮屑或口中很難聞,或者拉鎖鈕扣沒係好,請盡量忍耐不去想,並等他親密一些的朋友告訴他。如果你直接告訴他,特別是在人比較多的場合,很容易讓對方處於尷尬的境地。
許多人不喜歡別人問自己的年齡,尤其對女性而言,年齡是她們的秘密,不願被人提及。對錢等涉及到個人收入的一類私人問題的詢問通常也是不合適的,可以置之不理。
在社交活動中,應以誠待人,寬以待人。要與人為善,而不要打聽、幹涉別人的隱私,評論他人的是是非非。不要無事生非,捕風捉影,也不要東家長,西家短,更不要傳小道消息,把芝麻說成西瓜。說話要有事實根據,不能聽風就是雨,隨波逐流。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謂惡語是指那些肮髒汙穢、奚落挖苦、刻薄侮辱一類的語言。口出惡語,不但傷人,而且有損自身形象。在社交活動中,應當尊重人,溫文爾雅,講究語言美,而不要自以為是,出言不遜,惡語傷人。
此外,如果兩人相見,話不投機怎麼辦?不妨把“話不投機”的對方當作會話訓練的對手。有一種人,當他和某人在一起時,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可是和另一個人在一起時,卻沉悶得不講一句話。
俗語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有些朋友一旦感到與對方講話不投機,自己雖有話題,也不願提出,而且從心底裏拒絕接受對方的意見,這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所應有的態度。培養自己的會話能力,除了會話的場合與次數要多以外,更要把握與各式各樣的人交談的機會。你或許會發現自己對某個人有很深的成見,一見到他,就產生一股厭惡感。這時,你不要逃避,應該更積極地去跟他交談,這是訓練會話技巧的最佳方法。你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輕鬆的話題跟他談,例如電影啦、音樂啦,通過這些交談,可以促進兩人之間的感情,增加彼此的了解。經過幾次交談後,或許你會發覺:“哦!原來他不是一個那麼令人討厭的人!”也可能你們會從此變成一對很談得來的朋友。
日本影評家澱川長治曾說:“我從來沒有碰到過令我討厭的人。”這是一句了不起的名言,你如果能夠去除不跟討厭的人講話的觀念,一定會變得很有人緣,會話技巧也必提高,這種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而如果一次話不投機就放棄了深入了解的機會,或許失去的要比得到的更多。記住,給彼此一個機會,或許你就能收獲一個知心的朋友。
花點心思聽人說
如果你同別人談話,對方談起你不懂的內容或不感興趣的話題,你可以說:“我上次已同某人談起過這件事……”這樣,就可以說另一個新話題了。原則上,隻要你對每一件事,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那就不會有你不感興趣的話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