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好口才要講究禮儀(1)(3 / 3)

(1)身體站直,不要搖晃和走動。

(2)目視對方,不要東張西望,眼看別處。

(3)可用右手,也可雙手並用,不要隻用左手揮動。

(4)手臂盡力向上前伸,不要伸得太低或過分彎曲。

(5)掌心向外,指尖朝上,手臂向左右揮動;用雙手道別,兩手同時由外側向內側揮動,不要上下搖動或舉而不動。

3.激發聽眾的情緒,讓聽眾獲得巨大的鼓舞。這一點通常運用在演講當中。

4.就是舉手致意。有時看見相熟的同事、朋友,而自己正在忙碌,無暇分身相迎,常會舉手致意。舉手致意既可伴以相關的言詞,也可代以手勢表示。舉手致意的正確做法是:

(1)全身直立,麵帶微笑,目視對方,略略點頭。

(2)手臂輕緩地由下而上,向側上方伸出,手臂可全部伸直,也可稍有彎曲。

(3)致意時伸開手掌,掌心向外對著對方,指尖指向上方。

(4)手臂不要向左右兩側來回擺動。

揮手語也是一種很有表現力的體態語言,但是它使用的頻率不宜太高。運用要根據具體情況和表情達意的需要。

說話時的體態禮儀

通過人的身體姿態傳遞信息,在當今社會,不僅是“修身養性”的基本要求,還是用來表示儀表、傳遞信息的重要體態語言。

體姿對一個人整體形象的塑造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人的體姿與人的相貌有同等的重要性,共同顯示出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如果“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會大打折扣。外表相貌是天生的,而體姿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向理想姿態轉變。

體姿語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指說話雙方的空間距離,二是指各種不同的身體姿勢。這裏主要討論體姿語運用的總體要求:準確、適度、自然、得體、和諧、統一。

1.準確、適度。所謂的準確、適度,就是要根據說話內容、說話環境、說話對象、說話目的的需要,準確恰當地運用。

2.自然、得體。就是要求體姿語的運用不故作姿態,要適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際場合。無論是從審美的角度,還是從表達功能的角度,體姿語的運用,都要自然、得體。做到既要符合審美的原則,給人以美感,又要符合特定的情況。

3.和諧、統一。包括兩個方麵:一是體姿語言和有聲語言配合統一,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願望,否則,就不能收到既定的效果。二是各種體姿語言要求一致而協調。要有整體觀念,表情、手勢、體姿不僅要配合有聲語言,它們之間也應該是相互配合的。

坐著說話時的禮儀

坐姿語就是通過各種坐的姿勢來傳遞信息的語言。我國古代就非常講究,所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坐姿包括就座和坐定的姿勢。入座時要輕而緩,走到座位麵前轉身,輕穩地坐下,不應發出嘈雜的聲音。女士應用手把裙子向前攏一下。坐下後,上身保持挺直,頭部端正,目光平視前方或交談對象。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場合,或有尊者在座,不能坐滿座位,一般隻占座位的2/3。兩手掌心向下,疊放在兩腿之上,兩腿自然彎曲,小腿與地麵基本垂直,兩腳平落地麵,兩膝間的距離,男子以鬆開一拳或二拳為宜,女子則不鬆開為好。非正式場合,允許坐定後雙腿疊放或斜放,交叉疊放時,力求做到膝部以上並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