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老將臨危定蜀中 花蕊得寵進皇宮(1 / 3)

韓令坤越聽越生氣,忍不住往桌上一拍,大聲嗬斥道:“大膽狂徒,簡直是一派胡言!我們兄弟三人義結金蘭,情深義重,又怎能容忍你一個無名鼠輩在這裏褻瀆!來人啊,將他左耳割下,轟出宮去!”

此時的方廣早已經嚇得魂飛魄散,連忙跪下求饒。韓令坤的臉早已變了顏色,令親兵速速動手。兩名強悍的親兵拽住方廣,刀光閃處,一隻血淋淋的耳朵掉在地上。方廣失聲慘叫,捂著滿是鮮血的耳朵狼狽而卻。身後傳來韓令坤痛快淋漓的大笑聲。

乾德四年(966年)六月初八,開封城西郊鑼鼓喧天,彩旗如林,宋主趙匡胤親率文武大臣,出城迎接西征凱旋的韓令坤及全體將士。當威武雄壯的大軍以及“韓”字帥旗緩緩走近的時候。圍觀的老百姓都沸騰了,歡呼聲、禮炮聲響徹雲霄。

韓令坤一身戎裝,騎在馬背上,抱拳致意。他一眼看到杏黃色華蓋下的趙匡胤,連忙跳下馬背,急步而前。趙匡胤也下了禦輦,大步迎了上去。

趙匡胤麵帶舒心的微笑。一年多來,西蜀戰事如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頭,現在西蜀之亂已平,他從心底裏感謝韓令坤。若不是韓令坤的果決與忠心,蜀中的事變豈能處理得如此順利,大宋江山怎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麵?

當天晚上,趙匡胤在講武殿舉行盛大隆重的慶功宴會。他親自給韓令坤、王審琦、張瓊等有功將領祝酒,文武官員也紛紛敬酒祝賀。

韓令坤本來就是海量,生性爽直,心中一高興,便來者不拒,接連喝了十幾杯。正喝得興起,趙普端著酒杯,來到他的麵前說:“韓將軍,在下也敬你一杯。祝你凱旋歸來!”

韓令坤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哈哈一笑說:“要不是趙兄的推薦,俺韓某哪有今日如此的風光啊?哈哈!”

趙普環顧四周,見殿中眾人正在互相敬酒,喧鬧不已,便將韓令坤拉到殿角,神色鄭重地說:“韓將軍,在下有一事相詢。”

“不知趙兄所問何事?”

“韓將軍此番誅全斌,定西蜀,立下赫赫戰功,實乃我大宋開國以來第一功臣也。不知將軍今後有何打算,欲返邊地,抑或留在京城?”

韓令坤此時正喝得興起,根本未及考慮今後的事情,猝然聽了趙普的詢問,不知從何說起,隨口道:“聽任陛下安排罷。”

趙普望了望韓令坤那黑紅油亮的臉,平靜地說:“陛下有意恢複殿前都點檢一職,由你來擔任,將天下兵馬全部交給你統領。不知韓將軍意下如何?”

韓令坤心頭一震,反問趙普:“趙兄向來高瞻遠矚,你以為俺韓某應該如何處置?”

趙普沉吟片刻,答道:“一切由韓將軍自己做主。隻是唐末以來,戰亂紛乘,皆因兵權而起。故皇上以都點檢之職登上皇位後,僅命慕容將軍短時任過此職,爾後遂不複設置。皇上和將軍有兄弟之誼,故欲以此職相授,實乃出於至誠。將軍對皇上一片忠心,必能恪盡職守,戮力王室,而不至於君臣離心,兄弟反目也!”

韓令坤此時清醒了許多,他反複玩味趙普的話,笑道:“趙兄不必繞圈子,有話不妨直說。俺韓令坤一生自在慣了,入蜀前俺就和陛下有約在先,平蜀後,立即卸甲歸田,在京城閑居,逍遙餘生。趙兄不必多慮!”

趙普依然不動聲色:“一切由韓將軍自己定奪!”

第二天,趙匡胤單獨在書房召見韓令坤,開門見山道:“二哥,眼下我大宋疆土日廣,兵員日多,急需一位深孚眾望的宿將來總領軍事。縱觀諸將,隻有二哥是最合適的人選。朕將重設都點檢一職,請二哥擔任。望二哥萬萬不要推辭!”

韓令坤早有思想準備,不容置疑地回答說:“俺與陛下早有約定,君無戲言,無須再勸。若陛下苦苦相逼,俺便攜全家遷往邊地,從此不再返回京城!”

趙匡胤沒想到他的態度會如此堅定,一時不知說什麼好。韓令坤看他沉默不語,接著道:“陛下,殿前都點檢一職,關乎天下兵權,千萬不可再設,以免造成無窮的後患。此外,趙普、王審琦、張瓊等人,皆是跟隨陛下多年的忠臣,望陛下親之信之。”

趙匡胤明白韓令坤的良苦用心,感動得不知如何表達,隻是怔怔地望著他,不再勸說。

於是,趙匡胤下詔,封韓令坤為齊王,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賜銀十萬兩、禦馬十匹、莊園一處、美女十名,其他各種賞賜不計其數。從此,韓令坤不再任職上朝,在城東郊外的一座豪華莊園裏,整日倚紅偎翠,飲酒作樂,過著自由自在的日子。

西蜀已平,除北漢以外,隻剩下南唐、吳越、南漢三國苟延殘喘,但也無法構成對宋朝的威脅。趙匡胤見趙普“守北攻南”的戰略目標初步實現,天下大半已人大宋版圖,精神大振,便欲乘勝興兵,攻打北漢。

趙普、陶穀等人很清楚,以宋朝現在的實力,要想平定北漢,絕非易事,而且自五代以來,到大宋建國,連年征戰,早已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兩人以用兵過勤、有損民力為由,竭力相勸,趙匡胤才不得不暫緩此議。

這天清晨,趙匡胤在瑤津官用過早膳,信步來到禦花園。此時正是中秋時節,天空一碧如洗,雲淡風清。禦花園裏各色菊花開得絢爛妖嬈,清爽的微風拂過麵頰,令人心曠神怡。

趙匡胤仰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吩咐身邊的一名侍衛,去宮中取渾天棍,自己率領諸位大臣,興致勃勃地趕往玉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