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清流山喜得高士 六合城大敗唐軍(1 / 3)

趙普顯得有些驚慌失措,大聲斥責道:“各位英雄好漢,我本是一介書生,和你們素無冤仇,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呢?”幾個大漢默不作聲,隻管抬著轎子飛跑。趙普覺得形勢不對,索性閉上眼睛假裝睡覺。

等到他睜開眼睛的時候,向外一看,發現自己已經到了滁州城。這時,他似乎已經知道了要綁架他的人是誰了。轎子在街巷中轉來轉去,在一個庭院外停了下來。一個大漢掀開轎簾,非常客氣的說道:“趙先生,請下轎!”

趙普剛一下轎,趙匡胤滿臉賠笑迎上來:“先生、夫人受驚了,在下多有得罪,還望包涵!”

“趙將軍盛情相邀,何罪之有?”趙普沒好氣地回答。

趙匡胤哈哈一笑:“先生乃世外高人,若以世俗之禮相邀,恐怕不肯賞臉,隻好出此下策。快屋裏請,請!”

趙普扶著妻子魏氏坐下,又招呼兩個孩子坐在身邊,道:“不知趙將軍邀草民來此,有何見教?”

趙匡胤拱手道:“豈敢,豈敢!在下武力相邀,既是為了感謝先生巧取滁州之妙策,亦想借機請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先生乃博學之士,經國之才,隱居山野,於國家社稷何益?”

趙普沉默片刻道:“吾一介草民,屢經喪亂,體弱多病,唯求平安。人生如朝露,轉瞬就是百年,功名富貴,如過眼雲煙,將軍何以定要強人所難,奪人之誌呢?”

“先生所言差矣!方今天下紛攘,生靈塗炭,我輩正該奮起,輔佐明主,安定百姓,這才是孔聖人所謂的大義。子房效命於博浪,臥龍振起於隆中,宏圖得展,終成大業。先生正當壯年,何不出山,一展平生所學?待異日功成名就,再返山林江渚之上,亦不為遲啊!”

趙匡胤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見趙普心有所動,心中暗喜,話題一轉,笑了笑說:“想必先生、夫人還未用飯,在下特備薄酒,一來為二位洗塵,二來向二位賠罪。”待賓客宴罷,已是黃昏。

趙匡胤正和趙普閑聊,忽有守城士兵進來報告,說城外有一支周軍,請求入城休息。

趙匡胤起身,對趙普說:“先生旅途困乏,還請先回房間休息,在下去去便來!”隨即登上城牆,大聲問道:“來者何人?我乃殿前都虞候趙匡胤!”

“匡胤,是為父!陛下命我從揚州返回正陽,途徑滁州,已經天黑。你速開城門,讓將士進去休息!”

趙匡胤聽說是父親趙弘殷,心裏一陣為難。按軍律規定,夜間禁止開城門,違者重罰;可是父親至此,卻閉門不納,實在不合情理。趙匡胤沉思了半晌,對父親喊道:“父親,請恕我不孝,城門不能開啟。請父親今晚暫宿城外,孩兒明早再來迎候!”

趙弘殷是通情達理之人,也不多說,便露宿城外。第二天清早,趙匡胤親自迎接父親進城。那趙弘殷長年在外征戰,身體本已虧損,再加上昨晚宿於城外,又染上了風寒。趙匡胤見父親病得不輕,心中暗自愧疚,連忙請醫生診治。

偏偏在這個時候,揚州戰事吃緊,周主郭榮令他火速率兵趕往六合,增援揚州,由石守信接替他駐守滁州。

趙匡胤掛念父親的病情,可君命在身,不得不走,一時之間,左右為難。趙普見此情景,便道:“君命不可違,將軍隻管前去,草民願代將軍照顧趙老將軍!”

“此事何敢煩勞先生?”趙匡胤大為感動。

“你我一見投緣,而且你我皆姓趙,本是同宗,照顧趙老將軍,也是分內之事。將軍放心去吧!”

趙匡胤大喜過望,跪地拜謝道:“蒙先生高義,在下愧受,此後當以手足視之,誓不相負!”

人之相交,本就在一個“緣”字。兩人相識於清流山野,又因為趙弘殷的病而成為莫逆之交。此後,在趙普的幫助下,趙匡胤一步一步登上霸業的巔峰。

趙匡胤將滁州公務交給石守信和趙普,率領大軍直奔六合。周軍已攻下揚州,由韓令坤把守。誰料唐主李璟在國內召集了六萬精兵,命其弟齊王李景達為元帥,急向江北推進,很快便攻下泰州,接著準備一舉收複揚州。

韓令坤見唐軍將至,擔心寡不敵眾,火速向滁州求救。然而,過了幾天,援軍遲遲未到,韓令坤不由起了棄城的念頭。

趙匡胤率軍抵達六合,聽到韓令坤準備棄城西逃的消息,心裏大急。揚州是江北重鎮,決不可失,況且單是這棄城之罪,韓令坤這顆腦袋也怕是保不住了。

趙匡胤派李良、王仁帶領金槍、鐵騎、控鶴三班精銳,趕去增援揚州,給韓令坤帶口信,讓他萬萬不可棄城,同時派兵守住揚州要道,下令道:“如果揚州兵潰退,一律格殺勿論!”

六合離揚州不過百裏,李良知道此事關係重大,策馬加鞭,當日便趕到了揚州,見韓令坤還在堅守,這才鬆了一口氣。

韓令坤見援軍到來,又被李良一激,豪氣複生,決計同唐兵決一死戰。恰在此時,南唐先鋒陸孟俊從泰州殺來,韓令坤急於立功,便一馬當先,殺出城去。

那陸孟俊此前輕易奪回泰州,又聽說韓令坤有棄城逃跑之意,以為揚州唾手可得,何曾想到對方會主動進攻?眼見周軍喊聲如潮,霎時間便衝到了陣前,見人便殺,逢馬便砍,將唐軍陣營衝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