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周世宗親征北漢 順陽山奉命招降(1 / 3)

三月十八日,浩浩蕩蕩的大軍抵達了澤州,在城東北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隻見郭榮身穿戎裝,騎著戰馬,在禦林軍的護衛下檢閱軍隊。周軍將士們見到君主親自督戰,頓時士氣大振,“萬歲”聲連綿不斷,此起彼伏,在原野上空盤旋。

三月十九日,周軍前鋒與劉崇軍相遇,雙方交戰,北漢軍敗退。郭榮敦促諸軍乘勝追擊,並遣使督促河陽節度使劉詞速來增援。

次日下午,兩軍主力在高平縣南部的巴公原相遇,雙方擺開陣勢,準備決一死戰。郭榮令侍衛馬步軍都虞候李重進、滑州節度使白重讚率領左軍,居陣之西邊;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統率右軍,居陣之東邊;宣徽使向訓、鄭州防禦使彥超統領精銳部隊為中軍,居主陣;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和趙匡胤統領禦林軍護駕。一切已經準備就緒,隻有劉詞的援軍遲遲未到,郭榮又急又氣。

卻說劉崇知周軍因劉詞未及時趕到,馬步軍僅三萬餘人,不由起了輕視之意,便與眾將商議:“朕觀周師兵微將寡,行伍不整,遼兵最好不用,以我大漢五萬餘眾,足可克敵!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取勝,更可使遼人心服。此乃用兵之機也!”

張暉等將領一致讚同,唯獨王延嗣竭力反對:“周軍人數雖少,但周主臨陣,士氣高昂,且陣中多剽悍驍勇之士,不可小覷,陛下切不可掉以輕心!為穩妥計,還是與遼軍共進為宜。”

劉崇哪裏肯聽,派人前去對楊袞說:“周軍勞師遠襲,我軍以逸待勞,不煩足下餘刃,還請勒兵,登高觀之。”楊袞正樂得兵不血刃,作壁上觀,欣然同意。

王延嗣見劉崇堅持己見,張暉諸將驕橫輕敵,不禁悵然,仰頭歎息:“北漢敗亡,其天意耶?抑人事耶?”

劉崇一副勝券在握的派頭,還特意在軍中設帳,備好了絲竹美酒,隻等擊敗周軍。周世宗郭榮卻十分緊張,時刻關注戰場的狀況,和手下大將商量對敵策略,準備著親自衝鋒陷陣。

時近正午,太陽火辣辣地照射著大地,天空中飄浮著朵朵白雲,白雲下是一望無際、黃綠相間的原野。在這片古老的原野上,十餘萬身披鎧甲的將士,凝神屏息,在等待著軍令,隨時準備進行殊死的拚殺。

突然,在臨戰前令人壓抑的寂靜中,一陣東北風迅猛而起,雙方旗幟飄揚,發出嘩嘩的響聲;撲麵而來的勁風,裹起滿天的灰塵,吹得周軍將士睜不開眼睛。劉崇哈哈大笑,叫了一聲:“天助我也!”隨即下令進攻。

刹那間,北漢軍陣內鼓聲震天,呐喊聲、馬嘶聲,在北風與塵埃中,顯得格外駭人心魄。張暉率領漢兵,像一股突起的狂飆,乘著風勢,向周營右軍衝去周將樊愛能、何徽連忙擂鼓應戰,兩軍短兵相接,展開激烈的廝殺。

張暉本十分驍勇,心中正自狂傲,視周軍如草芥一般,氣勢如虹,而樊愛能因為援兵未到,心中早存幾分怯意。雙方交戰不久,周軍騎兵就開始潰退,緊接著步兵開始混亂起來。樊愛能、何徽二人見勢不妙,趕緊勒轉馬頭,逃命去了。來不及逃跑的士卒見主將離陣,紛紛跪地求饒。

周軍右路一旦潰散,北漢軍氣勢更盛,大軍如狂潮一般,衝入周之中軍和左軍。眼見周軍就要全軍覆沒,騎在馬上觀戰的周世宗郭榮,心急如焚,雙腿猛力一夾身下戰馬,向敵陣衝去。

趙匡胤大呼一聲:“主辱臣亡,弟兄們上啊!”胯下的赤褐馬聽到喊叫,興奮不已,仰首長嘶一聲,展開四蹄,飛一般竄了上去,很快超過了郭榮。趙匡胤回頭喊道:“陛下,快回陣中去!”舉起渾天棍殺人敵陣。

韓令坤、慕容延釗、李良、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一看,知道關鍵的時刻到了,也呼喊著,率領禦林軍數百人衝殺過來。眾兄弟個個武藝高強,出手凶狠。趙匡胤的棍猶如一張網,一掃便倒下一大片;韓令坤的一對鬼頭刀,就像切西瓜似的,刀鋒閃過,人頭滾地;慕容延釗的長槍似靈蛇吐信,或刺或挑,槍槍見血;更有李良的雙劍、石守信的樸刀、王審琦的鐵鐧,直如蛟龍鬧海,虎入羊群。那數百名禦林軍健卒,也奮不顧身,跟著衝殺。氣焰囂張的北漢軍,突遇如此猛烈的衝擊,頓時拋下上千具屍首,向後退卻。

張暉舞著狼牙棒,打死幾名逃兵,驅趕著後退的士兵繼續衝鋒。他見趙匡胤英勇善戰,深知隻有殺了趙匡胤,才能遏製住周軍的攻勢。他便悄悄取出弓箭,一箭射去,正中趙匡胤左臂,頓時血流如注;趙匡胤一咬牙,將箭矢“啪”的一聲折斷,雙目圓睜,大喝一聲,殺開一條血路,隻身單騎,直取張暉。李良一見,急忙跟上去策應。

趙匡胤的馬快,轉瞬間到了張暉麵前,宛如神兵天降。張暉心頭一驚,慌忙應戰。兩人二話沒說,挺槍便戰到一處,戰了十幾個回合,不分勝負。李良暗中對準張暉馬頭,“嗖”地發出一枚“燕子鐺”,正中馬眼,那馬吃痛,登時狂性大發,猛地將張暉掀翻在地。趙匡胤趕上去,奮力一擊,將他的腦袋砸得粉碎。

張暉一死,漢軍大亂,周軍乘機穩住陣腳,重新占據了主動權。正在這時,天公作美,風向陡變,東南風一陣緊似一陣,郭榮抓住時機,下令全軍出擊,他親自擂響戰鼓,周軍士氣大振,爭先恐後,呐喊著衝殺過去,人和馬踏起的塵土,在頭頂上翻滾著,更增添了駭人的氣勢。

劉崇在大帳中聞得張暉陣亡,又眼見漢軍漫山遍野,如潮水般潰退,此時遼將楊袞又不敢增援,心知敗局已定,急忙下令撤軍。一直過了巴公澗,才收束敗軍,依澗列營。略一清點,隻剩一萬餘人。劉崇又悔又氣又怕,胸口一陣悶痛,吐出幾口鮮血,王延嗣趕緊找來禦醫,為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