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郭威再陷溫柔鄉 臣子狂妄犯龍顏(3 / 3)

王峻卻不依不饒:“顏愆、陳觀實為俊才,隻要陛下和臣二人認可,諸臣誰敢複有異議?”郭威此時尚未用早膳,又餓又氣,便徑自離去。王峻也隻好怏怏不樂地走了。

郭威來到後宮,越想越恨,那王峻囂張到如此地步,這個居功自傲、逼淩君主的心腹大患,決計不能留,一定要盡早除去。他立刻派人召來趙匡胤、李良等人,商議對策。

第二天上朝,王峻還是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卻不知道即將大難臨頭。他剛要上前詢問宰相換人的事,郭威一聲令下,李良帶領一班侍衛,突然衝了進來,直奔王峻而去。群臣還沒弄清怎麼回事,王峻就被捆了起來,押到郭威麵前。

郭威對驚惶失措的大臣說:“王峻自以為有功,橫行無法,朕念他是開國功臣,每每曲意寬容。誰料他不但不思悔過,反而變本加厲,甚至排斥朕之養子郭榮、宰相範質、李穀,結黨營私,意欲圖謀不軌。如此目無君上,實屬罪該萬死!”

諸位大臣一聽,知道這王峻囂張跋扈,早晚會是如此下場。事情既然與自己無關,也不上前求情,隻是一旁看熱鬧。隻有馮道上前,替王峻說了幾句好話。馮道一向德高望重,郭威便順水推舟,免去王峻死罪,貶為商州司馬,勒令即日起離開京城赴任。顏愆、陳觀等人與王峻是同黨,當然一並遭貶。

王峻保住了性命,心中沮喪怨憤,倉皇離開京城,前往任所。到商州後不久,憂鬱成疾,很快就不治而亡了。

卻說鄴州留守王殷,因為和王峻一同輔佐郭威,立過大功,兩人交情向來不錯,一看王峻被貶謫,客死他鄉,心裏亦自不安,可一直找不到機會向郭威表明心跡。適逢郭威大壽,朝廷舉行盛大的“永壽節”,王殷乘此機會上奏,請求入朝祝壽。

郭威早已懷疑他有異心,此次要求進京,不過是想借機與舊部下串聯勾結,因此堅決不許他入朝。

那王殷卻執意麵見周主,擅入京城,而且隨身帶了大批武士,出入擁衛,顯赫異常。郭威疑心更重,與郭榮密謀商議。第二天,郭威在滋德殿召見王殷,當場令侍衛擒獲,嚴厲斥責道:“你身為朝廷重臣,擅離職守,罪在不赦。姑念舊功,免你死罪,革去所有職務,流放登州,終生不得入京師!”

那王殷真是欲哭無淚,欲辯不能,隻好含冤而去。誰知剛剛走到半路,就被石守信、李良兩人帶著郭威的詔書追上,說他詆毀君上,意圖謀反,即令就地正法。此時,王殷心灰意冷,料到自己必死無疑,也不爭辯解說,冷笑一聲,拔劍自刎而死。

石守信、李良在旁邊看著,也不由得一陣悵然。

有道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王峻、王殷輔佐郭威創立基業,不到三年,便雙雙遇難,同赴黃泉,也著實令人扼腕歎息。周太祖郭威奮其餘力,除去王峻、王殷,任命晉王郭榮判內外兵馬事,將總製天下兵馬的大權交給了他,又調遣符彥卿鎮守鄴州,控製北疆。

自從登位以來,諸事纏身,加上間或還要在阿嬌身上用些力氣,郭威的身體越來越衰弱,不時感到頭昏耳鳴,胸堵氣悶,捱到年底,已臥床不起,全靠湯藥調理。

郭榮總掌內外兵權,事務繁多,那些機靈一點的大臣,看到郭威病重,不能臨朝,斷定繼位者非郭榮莫屬,紛紛前來請示。開封府衙內,來來往往的官員川流不息,郭榮忙得焦頭爛額。

趙匡胤也被調到開封府,任馬直軍使,主管開封府所轄騎兵,郭榮對他是恩寵有加。宰相範質見郭威病情日益嚴重,而郭榮又為各種政務所困擾,難得去宮中探望,內心焦急萬分,便派人將趙匡胤叫到家中,說有要事相商。

範質一見趙匡胤,頗有憂色道:“陛下病篤,殿下卻極少陪侍宮中。我觀陛下之病,已難痊愈,一旦有何變動,恐怕難免給他人以可乘之機,對殿下怕是大為不利啊。趙將軍常在殿下身邊,還望相機規勸,以免造成後患。”

趙匡胤覺得很有道理,趁郭榮小憩的時候,屏退左右,對郭榮說:“殿下為國家儲嗣,天下所望。今陛下病重,殿下不入宮侍奉湯藥,卻日夜忙於處理政務,何以盡孝養之情,慰蒼生之望呢?”

郭榮猛然醒悟,拍著自己的額頭說:“我確是百密一疏,若非將軍提醒,險些鑄成大錯!”將府中事務交給趙匡胤、韓通、潘美等人,次日一早入宮,侍奉郭威左右,寸步不離。

郭威見他延醫用藥,悉心侍奉自己,心中既感動,又寬慰,病情似乎略有起色。就這樣捱到了新年,也就是廣順四年(954年)。不久,改元顯德元年,大赦天下,獎掖文武百官,希望借此求得君民同心,上蒼福庇,周主早日龍體康複。

這天晚上,郭威心情不錯,和阿嬌在後殿共用晚膳,他已經很久沒有和阿嬌一起用飯了。阿嬌看郭威興致不錯,百般哄他開心。兩人正在用餐,突然一陣惡心襲來,阿嬌眉頭一皺,連忙用手捂住嘴。因為怕掃了郭威的興致,也不敢聲張,隻好強行忍住。

用過晚飯,時候尚早,郭威突發奇想,不顧自己大病初愈,也不顧阿嬌的勸阻,執意要去看看殿外的月色。阿嬌無可奈何,隻好扶他坐到靠窗的臥榻上,郭威饒有興致地看著窗外那月明風清的景色,心情愜意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