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剛過了年,契丹主耶律德光便統率大軍,進了京城開封,廢晉帝為負義侯,流放北地黃龍府。後晉這個短命小王朝自石敬瑭稱帝傳到晉出帝石重貴,僅僅二世,祚十一年而亡,但它留下的後患卻是無窮的。
耶律德光不費吹灰之力占領了開封後,改國號為遼,改元大同,並告諭天下日:“從今以後,不休甲兵,不買戰馬,輕賦省役,共享太平。”話雖如此,但遼國將士,民風剽悍,掠奪成性,根本無法約束。遼軍騎兵以牧馬為名,四處劫掠,謂之“打草穀”。不但如此,而且還公開搶劫財物,奸淫婦女,無惡不作。
洛陽一帶數百裏間的百姓幾乎被洗劫一空,百姓苦不堪言。自古中原多血性男兒,豈能容忍異族入主?各地豪傑紛紛揭竿而起,或暗殺零散的遼兵,或偷襲遼軍營壘,或伏擊遼國使者,一時之間鬧得遼人頭痛不已,卻也無可奈何。
遼太宗耶律德光雖然秉性凶殘暴戾,卻篤信佛教,無論軍機如何繁忙,每隔兩日總要去城外的寺廟燒香拜佛。
這一天,照例是他上香的日子。由於漢人的反抗情緒日益高漲,耶律德光外出時戒備極為森嚴,八人大轎遮擋得嚴嚴實實。大轎兩側,各有四名武藝高強的騎兵侍衛,大轎前後還有數百名精悍的親兵護駕。
輿駕剛走出城大約一裏,突然從驛道左右的樹林中衝出十來個黑衣人,直撲中間的黃幔大轎。其中為首的一個大漢,膚色黝黑,滿臉絡腮胡,額頭高挺,雙眉濃黑如漆,目光如炬。他手持雙刀,幾個箭步緊逼大轎,右腳輕輕一點,身子斜縱而起,手中雙刀一揮,那些侍衛根本沒有料到來人身手如此了得,未及還手早已被砍翻馬下,身首異處。
黑臉漢子砍翻最前麵的侍衛,雙腳剛一落地,便毫不遲疑地右手揮刀,直刺轎內。隻聽“嗤”的一聲,鋒利的刀鋒已然透過布幔,緊貼著耶律德光的臉頰滑過。變故來得如此突然,耶律德光雖然久經沙場,也不由得心中一陣發涼,背上冷汗直冒。
那黑臉大漢見一擊不中,正要再度揮刀,餘下的侍衛早已手拿兵器,擋在轎前。可是這麼一耽擱,耶律德光那些親兵也早已蜂擁而至。黑臉大漢見狀,連忙喝令其他黑衣人,分兩隊攔住親兵,自己則繼續與那幾位侍衛格鬥。隻見他分柳拂花,身如鬼魅,手起刀落,又有幾個侍衛命喪黃泉,可自己同時也被八個一色轎夫打扮的侍衛高手團團圍住,怎麼也無法脫身。
再回頭一看,耶律德光的大轎已被親兵抬著跑向遠處了,而自己的同伴也隻剩下四個,依然在和遼兵纏鬥,但已明顯處於下風。時機轉瞬即逝,黑臉大漢忖度著自己的形勢,再鬥下去,恐怕所有的人都得命喪於此。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打了一聲呼哨,縱身跳出圈外,如流星般向樹林疾奔而去。
那耶律德光逃回王府,心中又懼又怒,派人四處張貼告示,捉拿凶犯。據說耶律德光後來突然離開開封北歸,不久在沙胡林暴死,都和這次所受驚嚇有關。隻不過正史未載,難以確考了。
遼兵進入洛陽將近兩個月,整日裏燒殺搶劫不斷。昔日繁華熱鬧的古都,變得冷清蕭條,人煙稀少。不久,城裏出現了糧荒,幸虧杜氏早有準備,不至於斷炊,可家裏的存糧也是一天天減少。
趙匡胤也不禁為此發愁,唯一的辦法是去城外的大黃莊買些糧食。自己是家中的長子,自然要替母親分憂,於是跟母親商量,說自己打算出城去買糧食。
母親杜氏一聽,雖然擔心,但全家人要活命,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杜氏反複叮囑他路上小心,千萬不要招惹遼兵。趙匡胤一一允諾。
趙匡胤牽著赤褐馬,順著冷冷清清的街道出了城門,遠遠望見城牆上貼著一張告示,不少人在圍看,連忙走上前去。
原來是遼國通緝刺客的告示,上麵還畫著刺客的容貌,如有活捉者賞銀五千兩,殺死者賞銀三千兩,報告消息者賞銀一千兩。得知畫上這位黑臉大漢,便是刺殺耶律德光的人,趙匡胤又是欽佩又是惋惜,暗想:“這位好漢的行刺,雖未免太魯莽,但也算得上是驚天動地。如此敢作敢為,方可稱得上大丈夫!”
大黃莊在洛陽城東南三十裏的玉泉山下,一路上田園荒蕪,罕有人跡,滿目淒涼。趙匡胤一路策馬前行,大約行了十裏,突然聽到路邊樹林中,隱約傳來打鬥聲,心中一動,趕緊下馬,悄悄向樹林走去。聲音越來越清晰,刀劍撞擊聲中夾雜著呼喊聲、喘息聲、呻吟聲。趙匡胤回頭拍拍赤褐馬的腦袋,示意它停下。自己躡手躡腳走上前去,躲在一棵大樹後窺視。
隻見二三十個遼兵,正在圍攻一個黑衣人。那黑衣人雙手各持一把鬼頭刀,步伐靈活,身手敏捷。但那些遼兵也相當英勇,且訓練有素,在一個軍官的指揮下輪番進攻,糾纏不放。趙匡胤仔細打量那黑衣人,不禁大吃一驚:他就是榜文上通緝的刺客!
趙匡胤心中一股豪氣油然而生,順手抄起地上一根胳膊粗的樹枝,便要衝過去相助。說時遲,那時快,趙匡胤尚未現身,隻聽得半空中一聲暴喝:“韃子看槍!”隨即一道白影,從樹上飄然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