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到了青春期前,也就是到了同性期,三角關係情結不能得到及時化解,成人後就往往會出現兩性關係方麵的問題。我們說留守兒童成人後,容易出現兩性關係偏差及婚戀心理異常,其心理根源就在於,親子三角關係情結沒能在同性期及時化解,而形成了親子三角關係障礙。
親子三角關係障礙,會導致成年後的婚戀心理哪些異常表現呢?
如果是男性,常常會繼續喜歡與母親角色相似的女性,特別是已婚的女人或比自己大的女人。如果是女性,常常會繼續愛慕父親型的男人,特別是已婚的男人或比自己大的而成熟有資曆男人。親子關係異常及親情缺失,還會在孩子心裏留下“被遺棄感”,它會久久留在心裏,進而影響到他們在成年後婚姻中的安全感。
凡此種種,都可能在今天的留守兒童成年後的婚戀生活中重演。
具體到一個留守兒童,成人後是否會出現婚戀心理異常,取決於很多因素。
首先要看留守的年齡階段。同性期的孩子如果長期與父母分離,親子三角關係情結就很難化解,很容易形成親子三角關係障礙。就是說,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成年後最容易形成兩性心理偏差及婚戀心理異常。如果女孩親情缺失特別是父愛缺失,長大後就容易出現戀父情結或類似心理,如果男孩親情缺失特別是母愛缺失,長大後就容易出現戀母情結或類似心理。
其次還要看是否有補救措施。如能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有些早年的親子關係異常及親情缺失遺留的消極心理,可能得到化解或彌補。
心靈跨越:我們應該未雨綢繆
我們應該怎樣未雨綢繆,避免給孩子未來的婚戀留下心理隱患?
一是盡量避免和孩子長期分離。
如果孩子的婚戀心理陷入誤區,甚至誤了整個人生,為孩子掙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是該為孩子多多掙錢,還是該讓孩子好好成長,父母要權衡好利弊得失。孩子的成長不光需要錢,更需要親情。所以,父母應該盡量避免與孩子長期分離。外出打工,可以就近,可以時常回家,甚至可以帶著孩子。隻要態度問題解決了,辦法總比困難多。
二是創造條件增進和孩子的聯係。
有調查顯示,外出打工的父母,32.9%每天和孩子電話聯係一次,39.8%每周一次,21.1%每月一次,4.9%每年才一次,1.3%甚至和孩子沒有任何聯係。如今通訊如此方便,天涯咫尺。為什麼有些父母卻不和孩子聯係?這也是態度問題。不論把孩子托管給誰,也不要忘了你是孩子的父母,不要忘了和孩子的親子聯係。實在不便回家,就讓電話來傳遞親情吧。
三是特別注意同性期的親子關係。
我們已經知道,同性期也就是上小學的時候,是孩子向同性家長學習的最佳時期。因此,如果性蕾期出現親子關係異常,能在同性期恢複常態親子關係,此前的消極影響也可以得到彌補。所以,到了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最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抓住時機來彌補和抵消此前的消極影響。
回到前麵的案例,征得小女孩和爺爺的同意,我與女孩的父母通了電話。女孩父母表示要經常回家看看孩子,經常和孩子通通電話。最後我特別建議,考慮到女孩還處於同性期,正是親近母親向母親學習的時機,抓住這個時機讓女孩多和母親接近是非常重要的。溝通的結果是,女孩的母親決定先回家來和孩子一起生活。就這樣,小女孩的親情缺失得到了及時的補償,健康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