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遭蝗災李世民憂憤 成好事被國事攪擾(2 / 3)

“魏大人,你是不是有點兒危言聳聽了?”蕭瑀和陳叔達雙雙回過頭,幾乎是異口同聲地逼問道。他們都為自己的看法被魏征完全推翻而非常氣憤。

“魏某這話絕非危言聳聽,也不想嘩眾邀寵。”魏征語氣平靜地說道,“諸位請試想一下,這蝗蟲並不喜穿行於樓台閣宇、青磚碧瓦之間,而是喜歡安家於田野之中,啃食草木莊稼,這樣它才可能生存下去。但長安城內人口聚居,建築繁多,根本不適合於它生長。這麼大的一隻蝗蟲,它本可以在田邊野際自由翱翔,為何會來到這深宮重闈之中呢?”

“可這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難道這也算是什麼災禍嗎?如果這也算是災禍,那老夫一口把它吃下去不就沒有災禍了嗎?”蕭瑀仍不罷休,抓住機會反唇相譏道。

魏征仍然沒有絲毫火氣,仍舊不緊不慢地說著,單是這種口氣就壓倒了蕭璃和陳叔達反詰的氣勢。隻聽他說道:“如果這隻蝗蟲出現在田野之中絲毫也不會令人奇怪,但它卻偏偏出現在人頭攢動的長安城內,而且又是在這高牆林立的皇宮之中!據我所知,大業三年,山東鬧蝗災,洛陽城內的居民竟捕蝗蟲烹而食之,誰又能肯定這次不是蝗災的征兆呢?”

“算了吧,魏大人,你是不是太有點兒小題大做了,就這麼一隻蝗蟲,隻不過個子大了一點兒,就讓你這樣如臨大敵,你是不是有點太言過其實了!”陳叔達對魏征也毫不相讓。

“蕭大人,陳大人,魏征是否言過其實,相信不久便會有分曉。”魏征的口氣依然平靜得很。

其餘大臣聽見魏征談及大業三年的蝗災,也都一個個轉變了立場。那場蝗災他們也大都聽說過,經此一災,山東全境的糧食產量不及往年產量的三成,再加上人禍,山東之民有半數之上流離失所,以乞討為生,路上因為饑餓而死的流民隨處可見。而今如果真的再有蝗災降臨,那麼即將收割的莊稼定會因此而遭殃,饑民也必將由此而產生,那麼剛剛趕走突厥外敵的大唐王朝是否還能安全地度過這場劫難呢?他們越想越害怕,隨即將目光投向了李世民。李世民手裏仍然捏著那隻掙紮不止的蝗蟲,眾人的爭論他一字不落地聽進了耳中。其實他的意見早已合於魏征,但他實在不敢也不願相信魏征所說的是真的。如果蝗災成為不可辯駁的事實,那麼他所有的設想都將落空,他剩下的所有任務隻能是撫恤災民,不至於因此而發生禍亂。

眼見李世民麵色沉重冷峻,蕭璃和陳叔達也不敢再與魏征爭論,而是乖乖地退到一邊,一句話也不再說。

李世民將那隻碩大肥胖的蝗蟲猛地摜在地上,將其摔死,而後一下子站起身來,衝著下麵斬釘截鐵地說道:“你們立即為朕辦好兩件事:一件事是迅速查清現在的國庫儲備;另一件事是讓各地官員將其庫存餘糧如數上報,總計得數以備不時之需!”

階下眾人齊聲答應,而李世民則率先心事重重地離開了大殿。想到自己有可能要麵對自己登基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他的心情再也無法輕鬆下來。他要抓緊時間調養自己的狀態,養精蓄銳,以期能夠隨時以飽滿的精神去應付突然而至的危機和災難。

五天之後,各地方府庫內糧食的存量數目都陸陸續續地呈報上來,再加上長安城內糧食的儲備,數目倒還算讓人滿意,這多多少少也讓李世民緊繃著的神經稍微鬆弛了一下。這樣,即使是有小麵積的蝗災發生,那麼庫存的糧食也可以足夠災民一年的使用而不至於捉襟見肘,使自己窮於應付。

看完了各地官員的呈報,又讀了幾份言辭卑下但卻沒有什麼實際內容的奏折,他的思維不禁有些混亂遲滯了,便將剩下的幾分奏折胡亂地翻著。一邊的內侍看出了一點兒苗頭,連忙走上前來小聲地說道:“皇上,小的昨日路過鑒心湖,發現那裏的一湖荷花都在含苞待放,我看您也累了,不如由小的帶您去湖邊賞荷散心,輕鬆一下,這些奏折回來再看也不遲啊!”

李世民也正為麵前的這幾份奏折而頭昏腦漲,聽到內侍的建議,立即欣然應允,隨同那內侍出門而去。

主仆二人緩步徐行,不多時便來到鑒心湖邊。鑒心湖並不十分大,但卻布置得小巧精致,涼亭遊廊,綠樹成蔭,曲徑盤旋,頗具江南韻味。一湖的荷花燦然開放,隨著清涼的微風,不時地飄來沁人心脾的幽香。此外還有許多飽滿精神的花苞,高高地挺出水麵,向人們展露一種纖直而又優雅大方的姿態。而那田田壯壯的葉子和著葉底靜靜的流水更體現出一種恬淡安謐的溫情。李世民處身於涼亭之中,將麵前的美景盡收眼底,頓覺神清氣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痛快感覺。看到興致處,李世民高興地轉頭對內侍說道:“怪不得自古而今有不少人會喜歡荷花,這種花的確不同凡響,怎麼朕以前就沒有發現荷花有這麼美呢?”

“陛下一心操勞國事,心無旁騖,自然也就體會不到這種花的妙處了。”侍從的話聽起來也很讓人感到舒心愜意。

“你看這花,不蔓不枝,亭亭玉立,顏色一點也不嬌豔奪目,但卻異香撲鼻,而且其香味怡然清淡而少濃烈,觀其形,品其味,都能讓人心曠神怡而物我兩忘。隋煬帝曾在洛陽城內遍植牡丹,而世人也多以為牡丹乃花中冠首,但朕卻以為這荷花才實在算得上是花中的極品,而且其身皆可用,蓮子與蓮藕可以食用,而荷葉也可以用來烹煮美食而帶有荷葉的清香。如果有可能,朕一定要將這鑒心湖挖深拓寬,植以更多的荷花,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得到這種賞花的樂趣!”李世民地說道。

那侍從連連點頭稱是。一見李世民已經從剛才的憂慮焦躁之中解脫出來,他的心中也頗覺寬慰。能夠讓李世民從國事的操勞之中解脫出來,哪怕隻是暫時的,那他的目的也實現了,因為他可以為李世民分憂了。望著李世民那舒展的麵容,聽著他那自信而輕快的話語,他便感到無比滿足了。

正當主仆二人信步於遊廊涼亭之間,欣賞著水中嬌美大方的荷花的時候,不知從哪裏傳來一陣清脆如銀鈴般的女子的笑聲。李世民和侍從四處張望著,終於發現在遊廊的另一頭有兩名女子也正在觀賞湖中的荷花,而且還一邊觀賞一邊興致頗濃地談論著,說笑著。那叮當悅耳的說笑聲混著荷花的脈脈香氣,一陣一陣地傳過來,逗弄得李世民也不時地向那邊瞧上幾眼,腳下也不知不覺地向遊廊另一頭加速挪去。

不多時,四個人打了照麵,原來那邊也是兩個主仆打扮的人,年紀都不大,而且都長得勻稱標致,非常美貌。尤其是那主人打扮的更是俊秀異常,身穿一身素白長裙,雲髻高挽,臉上略施粉黛,配上蛾眉輕淺和那如含深情的雙眸及有如正在私語的紅唇,更是越發的讓人心生喜愛。每走一步,長裙飄擺,都使她那婀娜的體態和優美的曲線展露無遺。因為她生得標致美麗而且感到頗為陌生,李世民便忍不住對她多看了幾眼,誰知卻惹得那旁邊的侍女火起,橫眉冷目,嘴撅得老高,一拉主人的衣袖,大聲地說道:“娘娘,咱們趕緊走吧,省得在這裏讓人占了便宜!”

李世民昕得侍女稱那女子為娘,娘,心中更覺奇怪,竟然在二人交錯時一把拉住了那女子的衣袖,窘得那女子臉頰緋紅,使勁地甩掉李世民的手。而她旁邊的侍女一見李世民如此的唐突無禮,一下子跳過來攔在兩個人中間,衝著李世民大聲地叫道:“大膽狂徒,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欲行輕薄,你可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什麼地方?這裏不就是皇宮大內嗎?你難道以為我們不知道嗎?”李世民的侍從也不甘示弱地叫著。

“好啊,既然知道這裏是什麼地方卻仍舊敢這樣的恣意妄為,我看你們兩個人是活得不耐煩了!”那侍女雙手叉腰,柳眉倒豎,杏眼圓睜,好像一隻好鬥的公雞一般。

李世民望著她那嬌小玲瓏卻又故作蠻橫的樣子,忍俊不禁,竟然“撲哧”一聲笑了起來。這一笑更把那侍女惹得火冒三丈,嗓音也陡然提高了三度:“你笑,你笑吧,待會兒有你好笑的,我馬上叫人把你抓起來,我看你還能不能笑得出來!”

“好啊,你去叫人吧,我在這裏等著就是了,如果沒有人能幫你,你親自動手也可以。”李世民覺得這侍女格外的可愛,忍不住又用調侃的語調逗弄她。

“得了,得了,你別在這兒瞎叫喚了!我告訴你吧,能夠抓我們家主人的人還沒出世呢!你知道我們家主人是誰嗎?”李世民的侍從對那侍女的義憤填膺並不買賬。

“我不管你們家主人是誰,反正看上去就不是一個好東西!”

“大膽,難道你不想活了,這種話你也敢說出口!”

那侍從一聽對方敢罵李世民不是一個好東西,不禁又驚又怒,大聲地喝斥道。嚷完之後,他還小心翼翼地看了看李世民的臉色。不過看來李世民臉色平靜,並不以此為忤,反而笑著問那侍女道:“你說我看上去就不是一個好東西,究竟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怎麼我自己看不出來呢?”

“哼,你別往自己的臉上貼金了,你那點兒毛病一數落就清楚了。第一,說話油腔滑調,難入正題;第二,眼光放肆,對美貌女子緊盯不放,意圖不軌;第三,隨意捉人衣袖,輕薄無禮,有違男女授受不親之道;第四,沒有自知之明,狂妄自大,自以為是。這四個缺點你無一遺漏,你還能說自己是一個好人嗎?”

“哈哈,姑娘眼光敏銳,在下的錯誤都讓姑娘給找出來了,在下回去之後一定會好好改正過來。”李世民說著,臉上仍然洋溢著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