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兒高興地點點頭,謝過方丈,乖乖地坐在一邊,卻還是盯著手腕之上的玉鐲。李世民和惠覺方丈相視莞爾,李世民問那方丈道:“老方丈,國朝自草創至今也有將近十年了,但朕卻總覺得宇內吏治混亂,民眾匱乏資財,不知方丈有什麼看法?”
“皇上有此心證明皇上已知體恤黎庶。老衲久居寺中,對外麵的情況也缺乏了解,不過老衲卻知道昔年孟夫子有民貴君輕的看法,無民則無君,這樣君王才會正確地看到黎民百姓的作用。泱泱大秦,橫掃六國,使頑虜驚魂。然而隻因不重國計民生,恣意高壓暴斂,終至民怨沸騰,毀於陳、吳二戍卒之手,這可以說是失民心而失天下;再往昔,武王繼承父誌,奮起於羑裏,擁兵伐紂,戰於牧野,紂王之兵臨陣倒戈,共伐昏庸無道的商紂,終致天下歸周。延續八百年之基業,這可以說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皇上必不想失天下,則需要有愛民之心,萬事以民為先,這樣才會使政令更加通達合理,合於民意,才有可能取得盛世之治。但是,單單是政令合於民意還不能肯定取得治政佳績。雖然說上行下效,但也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說,所以皇上不但要體察民意,還要通達官情,隨時將不稱職的官員撤職,否則再好的政令也得不到有效的實施,而且還會因某些官員的恣意妄為而導致民心的背離。”
惠覺方丈坐於床榻之上,侃侃而談,精神似乎也比剛才好了許多。李世民便坐在床邊,側耳傾聽,仿佛坐在他麵前的不是一位心地慈善頗有尊望的老僧,而是一個熟知世事人情的諫官,一個能麵刺史家之弊,痛陳當政之失的諫官。對於方丈的話,他一句不落地聽進了心中,而且連連點頭。他認識到雖然自己在朝待了這麼多年,但對於某些問題的看法反倒不如麵前這個跳出三界外,不在紅塵中的老僧理解得更直接,更透徹。自己的確應該好好地思考一下為君治世之道了。本來他以為現在可享太平盛世了,然而經過了一段時間以來的巡查,他才知道,他要做的事情還有許多,而且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那麼方丈對於強虜屢次犯境的問題怎麼看?”李世民忽然想起突厥等遊牧民族犯邊之患,便開口問道。
“佛家以慈悲為本,殺伐之事,老衲不敢多言,還是由皇上自己做主吧!”
李世民見方丈不肯說,也不勉強,便又轉移了話題:“方丈,不知你對長壽之道有什麼見解嗎?”
“哈哈,皇上,若論及長壽之道,佛家倒確實有些研究。達摩祖師麵壁十年而悟道,一葦涉江,杳於迷茫幻境。老衲愚鈍,未能參破其中奧秘,不過卻探得養生之妙,平神靜氣修身養性,必可體健而長壽。當然,皇上日理萬機,有時難免會心焦氣躁,如能在這種境況下經常保持心平氣和則更能達到長壽的目的。此外,如果能多食索淡菜類,適量服用補藥也會延年益壽。”
李世民聽完方丈的話也是感慨頗多,這才覺得佛家的境地確是常人難以企及的,也正因為如此,佛家才對人有著一種朦朧神秘的誘惑力和吸引力。也許,隻有身入其中才可能真正感受到其中內在的魅力。
“皇上,佛家講忠、恕、誠、信,有因則必有果,為善強如作惡,栽下幹棵樹,蔭及後世人,無殺伐,無壓迫,這才是佛家所追求的境界。皇上既為一國之君,就應該為民謀福祚,杜私利,絕惡念,這樣才能臻至治,使國朝永享太平。”
“朕定會將方丈的話銘記於心,為民謀福,使我大唐永延後世!”李世民斬釘截鐵地說道。
“如果皇上真能如此,那不但是黎民之幸,也同樣是大唐之幸,請陛下不要忘記今日的誓言。”
李世民堅定地點了點頭,這才和方丈告辭,帶著晴兒離去。二人開了門,正要出去,惠覺方丈又衝著晴兒說道:“姑娘,記住老衲的話,千萬不要忘了。”
晴兒聽到之後迅速地轉過身,將腕上的玉鐲抬起來衝著方丈晃了晃,燦爛地一笑,頑皮嬌羞地說道:“放心吧,老方丈,晴兒不會忘記的,我一定時時都戴著它,謝謝你的玉鐲子啦,再見!”
說完,晴兒便又轉過身,跳過了門檻,又隨手帶上門,門外立時便傳來她那唧唧喳喳的好奇的嚷叫聲。但是,如果她後麵長了眼的話,她就能看見了,在她的關門離去的瞬間,惠覺方丈不住地搖頭歎氣,而且他的臉色變得異常難看,這其中有憂慮,有惋惜,有無奈,也有同情。
李世民和晴兒找到杜如晦等人,辭別了覺遠等眾僧人,牽馬出了少林寺的山門,揮手致意,這才翻鞍上馬,催馬而去。一直走出很遠了,李世民還頻頻回首觀望,仍舊看著少林寺那高大莊嚴的門庭和高峻的圍牆突兀於崇山密林之中。忽然,他好像若有所悟,轉過頭對杜如晦說道:“如晦,佛家講忠恕之道,鼓勵信徒各操其守,各安其業,忌殺戮,這種思想可不可以借之以教化臣民呢?”
“二爺,如晦認為此法未嚐不可,漢武之時曾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目的在於從思想上一統天下,而今佛家思想既合於治政之道,為什麼不能夠借之一用呢!”
李世民點點頭,忽然看見身邊的晴兒撅著嘴,愁眉苦臉,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他也這才想起來,自從出了少林寺,晴兒還一句話也沒有說呢。這種情形對於活潑好動,總喜歡唧唧喳喳的晴兒來說可實在是太少見了。他悄悄地將馬靠過去,關切地問道:“晴兒,你怎麼了,哪裏不舒服啊?”
“皇上,”晴兒幽幽地叫了一聲,這才抬起頭,隻見她眼中淚光閃閃,惹人生憐,在李世民的驚異之中又如啜泣一般說道,“皇上,惠覺方丈說晴兒不能和皇上長相廝守呢!”
李世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晴兒的不快和憂鬱都源自於惠覺方丈的那番話,雖然他對此並不在意,但他沒想到晴兒卻上了心,竟然在遠離了少林寺的路上重新傷感起來。杜如晦等人見此情景都知趣地縱馬向前跑去。李世民與晴兒放馬並行,伸手攬住她的纖腰,替她擦去順著腮邊悄然滑落的淚水,輕聲安慰晴兒道:“傻瓜,方丈那是嚇唬你呢,你不是天不怕地不怕嗎?”
李世民本想借機逗一下晴兒,惹她發笑,將其心中的鬱悶清除幹淨,沒想到反而弄巧成拙。他說完話後,晴兒一言未發,等他再去看時,卻吃驚地看見晴兒已經淚流滿麵,滿腹幽怨地對他說道:“皇上,難道你不喜歡晴兒嗎?”
這下子李世民可慌了神,急急忙忙地說道:“晴兒,晴兒,朕怎麼會不喜歡你呢,你永遠是朕的小可愛,溫柔、美麗又善解人意,朕怎麼會不喜歡你呢?快別哭了,別哭了!”
“那皇上為什麼對方丈的話無動於衷呢?”晴兒依舊是淚流滿麵,滿含幽怨。
“方丈是跟你鬧著玩呢!”
“可晴兒看方丈那神情態度根本不像是在開玩笑,而且依晴兒看來,惠覺方丈也不是喜歡跟人開玩笑的人。”晴兒一臉肅穆地說道。
“那好,那好,就算他說的話是真的,可他還給了一隻鐲子讓你戴上的,他說那鐲子能趨利避害、逢凶化吉,目的就是想讓你躲過此劫。出家人不打誑語,老方丈又是得道的高僧,他不會騙你的。”
“是真的嗎,皇上?”
“當然是真的了,方丈不會騙你,朕也不會騙你。”
聽到李世民這樣一說,晴兒頓時破涕為笑,燦爛明亮的笑臉上還帶著未幹的淚珠,又惹得李世民愛意陡生。其實,這樣溫柔可人又頗通人意的漂亮女孩,他又怎麼舍得失去呢?在他的心裏,他已經為她設計好了美好的前景,巡行完畢,他便會把她帶入皇宮之中,封為貴妃。到那時,他的身邊便會有三個女人日夜陪伴,淑惠的長孫皇後,柔弱的楊氏和調皮可愛的晴兒。到那時,他不但是這個帝國中權力最大的人,而且也是這個帝國中最幸福的人。這樣想著,一絲滿意的笑容在他的臉上浮現出來。
“皇上,晴兒想和你共騎一匹馬,好嗎?”剛剛怨盡喜來的晴兒又想出了新花招。
“不行,不行,讓別人看見成何體統!”
“杜大人他們已經跑到前邊去了,這裏又沒有人,誰會看見啊?再說,就是有誰看見,他也不知道我們是誰啊,是吧?皇上,哎,皇上,你要是再往前走,我可就賴在這裏不走了!”
已經騎出數丈的李世民停馬回頭一看,隻見晴兒果然已經停在了原地,氣鼓鼓地撅著嘴,一動也不動。李世民無奈地搖搖頭,撥轉馬頭,又往回走,晴兒頓時又燦爛地笑了起來。李世民伸手在她的臉蛋上擰了一下,責怪她道:“你呀,總是這麼沒大沒小的,朕可還是坐北朝南,擁有天下的皇上啊!”
“晴兒也沒說您不是皇上啊,您是晴兒的心慈手軟、從不發脾氣、從不罵人的好皇上!”
晴兒笑著跳上了李世民的馬,順從地依偎在李世民的懷中,不時都弄把自己摟在懷裏的李世民。李世民看周圍無人,輕輕地摟住了晴兒,催促馬兒向前走去。雖然四處已經凋零,但是看到懷中的美人,李世民感覺自己好像醉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