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探敵營隨行中軍箭 平叛亂再收勇猛將(3 / 3)

“為什麼不行?”

“元帥,我們已經連著一天沒有吃東西了,而且又和後麵的大部隊脫離了聯係,如果不幸被敵人包圍,我們想逃脫都不可能。依弘基之見,不如等待後麵大部隊趕上來,我們補充給養之後再進攻。”

正在這時,前方探馬來報稱已先抵介休城的宋金剛派一部分兵馬來接應尋相。李世民一聽精神芫之一振,連忙命令大家將隨身攜帶的食物吃掉暫且充饑。其實大家經過接連兩曰馬不停蹄的急行軍,早已經把能吃的東西都吃掉了,怎麼還會有剩下的食物呢?長孫順德卻不知從哪裏弄出來一隻烤羊,流著口水聞了聞,看了看李世民,拿著那隻羊來到李世民的麵前說道:“元帥,我臨出發的時候準備了一隻烤羊,這一路隻啃了一些幹糧,始終也沒舍得吃它。現在雖然有點兒幹冷,但味道還沒變,你先吃幾口墊墊肚子,等打敗了宋金剛我們再好好吃上一頓飽飯。”

李世民接過那隻烤羊,由於兩天的風吹,羊肉的表麵幾乎已經風幹了,但仍舊幽幽地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李世民也不禁深深地多聞了幾下。而後,他抬眼看了看手下眾人,隻有少數人還有幾口硬邦邦的幹糧吃,其餘大部分人都兩手空空,見此情景,他朗聲說道:“我們與敵軍對壘五月有餘,盼的不就是把他們趕走,收複晉、汾兩地嗎?如今宋金剛率殘部潰逃至此,軍心早已渙散,這對於我們來說可是天賜良機,如能順勢而攻,必定勢如破竹;如若給他們以喘息的機會,聚齊兵眾,再設些詭計,那我們可就前功盡棄了,所以我決定乘勝追擊。現在我這裏有一隻烤羊,大家把它吃了,恢複力氣,鼓舞鬥誌,我們繼續追擊!”

說著,他把那隻烤羊遞給自己的手下。大家雖然都饑腸轆轆,有人甚至看見那隻羊就直咂巴嘴,但是誰也不肯在上麵咬上一口。一隻羊,數易其手,回到李世民手中時,除了上麵多了幾個清晰可見的手指印,依然是完好無損。李世民大為感動,聲音顫抖著說:“昔年曹孟德有望梅止渴之佳話,今日我們亦算是望羊止饑,等到收複晉陽,大破劉武周之後,我一定奏請皇上,重重賞賜各位!”

隨後,他命人聯絡後續部隊,自己則率領這一支精兵急追,一直追到介休城,此時宋金剛和部下尉遲敬德、尋相等人守城不出。不久,大股唐軍抵達城下與李世民會合,連前去夏縣的竇琮也率部屬趕來。李世民也不急於攻城,隻命令唐軍展開包圍,使介休成為孤城一座,隻單等敵人自投羅網。

果然,宋金剛率眾在介休城內龜縮了二日之後再也忍耐不住了。二日之後,宋金剛將所餘二萬軍卒在西門一字排開,後據城牆而依,南北縱橫七裏有餘,隨後傳話給李世民,要與之決一死戰。

李世民眼見時機成熟,決定趁手下士氣正旺與宋金剛進行對決。在決戰之前,他又精心策劃了一出好戲。他命令李世勳和程知節、秦叔寶等人率一支人馬從北麵進攻,翟長孫和秦武通率一支人馬從南麵進攻,劉弘基和殷開山、劉文靜率一支人馬從正麵進攻,而他自己則率三千精騎在後麵進攻。

“元帥,宋金剛倚城,我們隻可當其西、北、南三麵,如何從其背麵進攻?”不知是誰迷惑不解地問道。

“這就是我要讓你們額外做的事情,宋金剛所率二萬餘人雖然都已喪失鬥誌,但他此番約我們決戰,必定抱有破釜沉舟之誌。而其手下兵卒為求生機也必定會自置死地,如果這樣,那麼他們的頑抗之力也絕不可小覷。而且,假若他們的反撲不能奏效,被我軍所迫,宋金剛又會率領手下退回介休城,纓城自守,我們必須設法破壞他的這個保全之策,所以我決定分三方夾圍宋金剛,而且趁勢佯裝敗退,激起對方的求生求勝之誌,慢慢遠離西城門,我趁機率三千騎兵從後邊殺出,四麵合圍,必定會一戰而全勝。”

聽完李世民的安排,眾人連連點頭稱妙,劉弘基卻麵色凝重地說道:“此次出戰大家切莫掉以輕心,敵人雖已疲懼,但悍勇善戰。不但宋金剛武勇超群,而且其手下還有一員武將,名叫尉遲敬德,其祖先原為胡人,尉遲敬德勇猛善騎,生性粗魯,力大無窮,如果對他們心生輕視,隻恐會為其所傷。”大家並未對劉弘基的話太過在意,有的人甚至低聲地竊笑起來,劉弘基大為惱火,李世民也對自己部下的驕恣之氣而感到不滿和憂慮,又謹慎地叮囑了大家一番,這才命令大家各自依計行事。等到三路兵馬都出馬之後,李世民才率領竇琮及三千精銳騎兵隱伏於介休城西北的叢林之中,靜觀戰事。隻見和劉文靜、殷開山一路對抗的敵將是一員威猛漢子,滿臉絡腮胡子,手中擎一把大刀坐在馬上,甚是威風。殷開山連派八名唐將與之交戰,手中擎一把大刀皆被其斬於馬下。

“此人實在可惡,一會兒非得逮住他大卸八塊不可!”竇琮氣得將林草一把把地扯下來拋到空中。

“果然是一員虎將,真有長髯公關雲長之遺風,如能為我們所用,那可真是太好了!”李世民並沒有注意到竇琮的憤怒表情,一邊緊張地注視著戰場上的形勢變化,一邊不由自主地嘖嘖讚歎。

“什麼?元帥,你還說要把他招降過來?他殺了我們這麼多弟兄,我恨不得喝了他的血,吃了他的肉,想讓我跟他平心共事,沒門!”

“兩軍交戰,各為其主,我們征剿薛仁呆之時,宋、翟二位將軍與我們為敵,也曾使我們損兵折將,現在不也成為我們的好兄弟了嗎?”

“那……那不一樣,我看著宗羅喉和翟長孫二位將軍就覺得麵善,可看著這個黑臉大漢就是別扭……”

他正自顧自嘀咕個不停,忽然發現身邊的李世民已經一馬當先衝了出去,他正想問個究竟,卻見戰場上已經發生了變化:一方麵是出於戰前的安排;一方麵是由於宋金剛所率部眾,尤其是尉遲敬德和他的部下瘋狂反撲,三路唐軍節節退敗,而宋金剛的這個兩萬人的一字長蛇陣也離介休城門越來越遠。李世民見狀忙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從隱伏地迅速殺出。

正在督師作戰的宋金剛偶然聽見身後有喊殺之聲,猛然回頭,不禁大驚失色。隻見自己隊伍的後麵不知從哪裏衝出來一隊騎兵,塵煙蔽日,猛地向己方掩殺過來。更讓他心驚膽寒的是,剛才還節節敗退的唐軍一見騎兵突現,也像被注入了新的活力陡然興奮起來,猛地展開了反撲。宋金剛、尉遲敬德和尋相雖然拚死衝殺,無奈部下眼見大勢已去,早已是軍心渙散,無心戀戰,都趁機或逃或降,轉眼間便隻剩幾千人在苦力支撐,周圍的唐軍卻一層又一層地鼓噪著圍攏上來。麵對此種局勢,宋金剛連忙會合了尉遲敬德和尋相二人及一班忠心耿耿的將二二,奮力殺出一條血路,也不顧介休城,徑直向北方奪路而逃。尤其是尉遲敬德,匹馬當先,大刀呼呼生風,阻其前進之路的唐軍非死即傷,其勇武無人能及,騎在馬上的李世民見狀深沉喟歎道:“我要能得此良將,與諸君攜手同心,真乃大唐社稷之幸也。”

說完之後,他看看周圍眾將,沒有一個人對他的話表示讚同,不禁莞爾一笑,衝著其餘眾將說道:“敵軍已經逃走,你們還在這裏愣著有什麼用?還不趕緊率兵乘勝追擊,如有可能,不要傷了那尉遲敬德的性命。”

隨後,他率先領著一隊人馬追了出去。唐軍一路追趕,而原先守衛沿途州郡的劉武周的軍隊一見宋金剛率殘部北逃,也都紛紛棄城而逃。李世民則乘機收複失地,安撫民心,重新確立唐軍政權在河東及並、汾諸地的治權地位。宋金剛率領殘兵敗將不停地跑,李世民則率領部下不停地追。這一日,他們追到了張難堡,忽然探馬來報說前邊有一隊人馬向這邊緩慢而行,據判斷似敵而非友。李世民連忙命令大家停止前進,蓄勢以待,許多人心裏都直納悶:難道宋金剛又請來救兵啦?

不多時,果然有一隊人馬從北邊走過來,為首的好像正是尉遲敬德。不少唐軍心裏都挺緊張,知道這個黑大漢不好惹。但讓人奇怪的是尉遲敬德雖然身著鎧甲,但手中卻沒有拿任何兵器,連他那把大刀也不見蹤影。而且他身後的將官和兵士也都未帶兵器。眾人疑心他們有什麼詭計,依然沒有放鬆戒備。

尉遲敬德和尋相又驅馬前行一程,忽然翻鞍下馬,單膝跪地,倒在李世民麵前,施禮說道:“敗軍之將尉遲敬德、尋相拜見秦王,兩軍交戰,多有冒犯,萬請秦王恕罪,我等願自薦秦王麾下,不知秦王能否收納?”

聽說兩個人都是來投誠的,李世民自是高興得不得了。趕緊從馬上下來,在眾人震驚的眼光中,走向了二人,親自將二人扶了起來。

為了慶祝擊潰劉武周的盤踞,同時也為了對尉遲敬德等人的歡迎。李世民在當天大擺宴席。眾將領一同歡飲,直到夜深人靜,才遲遲散去,回到營帳休息,第二日就拔營起寨,回歸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