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二郎立宏誌改名 父子軍上戰場立功(3 / 3)

“大人,此去太原,路途艱險,而且賊兵甚眾,處處暗藏奸險,右驍衛將軍李金才已經因為功高權顯而無端喪命,而今大人又被任命為右驍衛將軍,仕途險惡,一,官又不能跟隨大人身邊為大人鞍前馬後地做些小事,請大人多加小心,任壤在這裏為大人祝福!”

“任兄,你的恩德李淵沒齒難忘,現在我還有事要勞煩兄長。”

“大人但說無妨,隻要我任壤能做到的事情我自當效全力。”

“任兄,此去太原山高水遠,而且又有賊兵與突厥二患虎視眈眈,我不想帶太多的人前去,想把女眷和建成、元吉、智雲兄弟幾人暫時留在這裏,望仁兄悉心照料他們,大恩不言謝,李淵一定會記在心中的。”

“你放心吧,這件事我一定會做好的,而且河東雖然窄小,但縣治之內卻隱士頗多,都是才美不外露;讓幾位少將軍在這裏,正好尋機會結交各路俊彥,為義事做準備。”

“如此就多多勞煩兄長了。”

“此次遠行,你但放寬心,任壤便是拋卻了身家性命也要保你無後顧之憂。”

二人又接著聊了半天,就當前的局勢交換了意見,李淵這才起身回到自己的住處,家人都已經將東西收拾停當,李淵命大家好好休息一晚,次日起程前往太原。

次日淩晨,李淵等人輕裝出行,隻帶了幾百人的隊伍,任壤並沒有來送。王威和高君雅搖頭晃腦地看了半天,王威問李淵道:“李大人,怎麼不見幾位少將軍呢?”

“噢,我沒讓他們去,此去太原,一要剿滅作亂的賊兵,二要抵禦突厥的進攻,戰事一定會很頻繁,帶了他們反而會很麻煩,另外讓他們在此地駐守,也可以作為我們與皇上聯絡的中途驛站,這樣豈不是更好?”

“李大人思考事情真是周密,王威佩服之至!”

“王大人不必謙虛,太原戰事,我們還要同仇敵愾,一心向外才是。”

“這個自然,這個自然。”

說著,眾人起身上路。李建成等人則遵照李淵的意思暗地裏結交當地豪傑,收攬人心,為將來起事做準備工作。李淵等人一路盡量選擇大的官道行走,以防遇上劫擊的起義軍。不久,一行人到達太原城外,高大的城樓已經遙遙在望,城門口聚著一群人,也看不清是幹什麼的。

眾人又繼續前進,城門下翹首以望的人見到隊伍過來,也都緊走幾步,當先之人來到李淵馬前,躬身施禮道:“敢問哪一位是新任留守李大人?”

李淵急忙率眾八翻身下馬,還禮說道:“在下就是李淵,不知仁兄貴姓高名?”

“下官晉陽令劉文靜,接到大人的前報,得知大人今天要來,特率城內百姓代表前來迎接大人的到來,李大人請。”

“劉大人請。”

“李大人,下官在舍下設便宴為大人接風洗塵,請李大人及諸位大人賞臉光臨。”

“劉大人你太客氣了。”李淵笑著說道。

劉文靜先把眾人都請到了留守的官邸,當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才來請李淵前去赴宴。這次宴會在劉文靜家的客廳裏舉行。受邀之人不僅有李淵李淵、王威、高君雅等人,還有一些縣內的官員,以及在當地頗有名望之人。

當宴會進行到高潮部分時,劉文靜突然舉杯想李淵敬酒並開口問道:“李大人,皇上去年到北地視察,卻被突厥人得知了行蹤,兵困雁門關,當時下官在晉陽也被突厥兵圍困,無力救援皇上,後來聽人說起,是李大人的一位公子帶兵將皇上救出,不是是哪位公子啊?”

李淵一聽忙笑著自謙說:“劉大人一定是聽錯了,那時救出皇上的是定興雲大人,犬子世民不過是個馬前卒,沒有那麼大的本事!”

之後,李淵忙讓李世民見過劉文靜。沒想到劉文靜一見世民就相見恨晚,兩人聊得十分投機,竟冷落了旁人。

正當眾人興高采烈的時候,門“哐啷”一聲被人推開了,一陣風吹進來,眾人抬頭看時,一個身材魁梧、身著盔甲的人站在門口。李淵等人正感到奇怪,心裏抱怨這人魯莽,劉文靜卻站起來,笑著對來人說道:“你怎麼才來呀,我們都等你半天了,我不是讓你早做準備,早點兒前來嗎,你怎麼還穿著這身重衣服啊?”

他一邊說著,一邊將此人拉到席前,對著李淵等人說:“諸位大人,請允許下官為大家介紹一人,這位是晉陽富監裴寂裴大人,他剛剛去巡視軍務了。”

那名叫裴寂的官員施禮說道:“諸位大人,裴寂出去巡營查哨,未能出迎,還請諸位大人見諒。”

李淵一見裴寂儒雅大方,暗自喜歡,正好自己身邊還空著一個座位,忙笑著招手說道:“裴大人,請這邊坐。”

裴寂答應一聲坐在李淵的身邊,舉起酒杯小酌一口,李淵笑著問裴寂:“裴大人,不知此處民風如何?”

“不瞞李大人,此處民風極差,不斷有刁民聚眾鬧事,魏刀兒更在上穀境內占山為寇,自稱曆山飛,擁兵近十萬人,北邊與突厥相勾結,南邊又屢次侵擾臨汾、曲沃等郡,我等屢次進剿都無功而返,反而使他氣焰越來越囂張。如果他們和突厥兵聯手作亂,那麼我們將腹背受敵,永無寧日!”

“皇上這次派我來這裏的目的就是為了外禦強敵,內平叛亂,李淵才疏學淺,還望裴大人多多指教。”

“李大人你太客氣了,李大人英名我早已耳聞,卻總無緣相見,裴寂一介武夫,好多事情都要向大人請教。”

正在這時,一名兵士急匆匆地闖進來,神色慌張地跑到裴寂麵前稟告道:“報……報大人,大事不好啦!”

“什麼事情啊,慌裏慌張的?”

“啟稟大人,小人接到前方戰報,盜賊魏刀兒手下悍將甄翟兒率賊兵三萬餘人北上作亂,臨汾郡總兵潘長文將軍已經陣亡,現在賊兵正向北集結,據報他們打算圍攻太原,望大人早做定奪!”

眾人聽完那名兵士的話都不約而同地停止了喧鬧,裴寂“噌”地一下子站起來厲聲問道:“你所說的可都是實情?”

“大人,小人所說句句屬實,如今已有不少難民不斷地向城內湧來,守城的兵士怕其中混有奸細,沒有讓他們進來。”

“行了,別說了,你趕緊出去召集人馬,出城迎敵。”

“是!”

那名兵士答應一聲,剛要轉身出去,李淵站起來說道:“慢著!”

“大人還有什麼吩咐?”

李淵轉身對裴寂說道:“裴大人,我身為留守,自當奉有保境安民之職,不如讓我去對付甄翟兒吧!”

“大人此言差矣,殺雞焉用宰牛刀,這件事由屬下去做就行了。”

“甄翟兒興兵作亂,想必突厥人也正虎視眈眈,蠢蠢欲動,你和劉大人一同鎮守晉陽,這樣我才能放開手腳去對付這些賊兵,劉大人,你去給我準備二萬精兵,立即出發迎擊甄翟兒的賊兵。”

李淵說完這些話,看著劉文靜和裴寂,令人奇怪的是這兩個人都沒有動,而且麵露窘色,李淵忙問道:“二位還有什麼不同意見嗎?”

“不瞞李大人,此刻駐守晉陽周邊的兵士加起來總共也就近三萬人,大人讓我一下子湊足二萬精兵,下官實難辦到。”劉文靜猶豫了半天,這才吞吞吐吐地說。

“怎麼會呢?”李淵一下子被劉文靜給弄糊塗了,“我記得皇上曾跟我說過單單一個太原府就有精兵十餘萬,餉糧足以支持十年,怎麼現在連兩萬人都湊不齊呢?”

“大人,精兵十萬那已經是好幾年前的舊事了,皇上進攻高麗從這抽走一部分兵力,南下江都剿匪又抽調走一部分兵力,我們又要將兵力分散開以防暴民作亂,所以現在根本就湊不齊兩萬人。”

“現在能湊齊多少人馬?”李淵無可奈何之餘隻能退而求其次。

“大概隻能召集到五六幹人,雖然糧草不必愁,但卻並非都是精兵。”

李淵聽完,心中涼意四起,這才知道自己是來收拾爛攤子的。但是事已至此,自己也無能為力,隻好點點頭,讓劉文靜和裴寂對突厥兵的動向要時刻關注,自己帶著李世民趁夜色出城而去。

他們到達“雀鼠穀”之時,觀察到官道兩旁山峰送禮,山上多怪石,而且懸崖峭壁非常多。見到如此景象,李淵想李世民詢問道要如何破敵。

李世民看了看此地的景象,說道:“現在敵強我弱,絕不可與敵人進行正麵交鋒。這裏地勢險要,也曾發生過不少戰事,我們不如再次埋伏來一個關門打狗。”

李淵聽後對此計十分讚同,於是就命令李世民呆一隊人馬到東嶺上埋伏,自己率領一隊人馬到西嶺設伏,等待敵人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