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派出宋宜山密訪北京(2 / 2)

後來,宋希濂被押往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跟被俘的國民黨要員們關押在一起。

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其實是人們叫慣了的俗稱,隻是由於附近有一所名叫“功德林”的廟宇罷了。那裏的前身,是京師第二模範監獄,位於北京德勝門外,內有三百五十多間監房,可容一千多名犯人。

1957年4月,宋宜山從香港來到了北京。他是為了到功德林探望弟弟宋希濂而來的,所以並不怎麼引人注目。他一到,一位名叫唐生明的人便與他聯絡。

唐生明乃國民黨名將唐生智之弟。唐生智是湖南東安人,擔任過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南京衛戍司令。他跟宋希濂不同。在1949年8月,他通電起義,投向中共,所以他與“功德林”無緣,而是擔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在唐生明的安排下,宋宜山到北京的第三天,周恩來便接見並宴請他。這表明中共對於蔣介石來使的重視。周恩來向宋宜山麵談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有關原則。周恩來說,具體問題將由中共統戰部部長李維漢與他會談。

也真巧,李維漢是湖南長沙人。這樣,宋宜山、唐生明、李維漢三個湖南老鄉聚在一起。

在會談中,李維漢向宋宜山闡述了中共關於台灣問題的四項原則:

一、兩黨通過對等談判,實現和平統一;

二、台灣為中國政府統轄下的自治區,實行高度自治;

三、台灣地區的政務仍歸蔣介石領導,中共不派人前往幹預,而國民黨可派人到北京參加對全國政務的領導;

四、美國軍事力量撤離台灣海峽,不容許外國幹涉中國內政。

這四項原則,實際上也就是鄧小平後來提出的“一國兩製”的設想。

在會談之餘,宋宜山到“功德林”看望了弟弟宋希濂,也在北京進行了參觀訪問。

5月,宋宜山回到了香港,向許孝炎作了彙報。許孝炎囑其寫成書麵報告,以便轉呈蔣介石。

宋宜山在報告中寫了與周恩來、李維漢會晤的情形,也寫了北京欣欣向榮的景象。

蔣介石閱罷,大為不悅。蔣介石對許孝炎說,今後宋宜山不必再回台灣了!

此後,1959年12月,宋希濂獲特赦出獄,1980年赴美。他在言詞之中,對中共頗多讚語。1984年4月4日,台灣《中央日報》斥之為“中共鷹犬”。而同年6月,台灣政論家李豪發表長文,題為《鷹犬將軍》,為之申辯。宋希濂晚年從事寫作長篇自傳,耐人尋味的是,該書出版時,他竟用《鷹犬將軍》作為書名。他以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書名,坦然道:“若不是別人奉送,自己再冥思苦想也是想不出來的。”1993年初,他病逝於美國。

他的胞兄宋宜山,1972年因出席在香港舉行的章士釗追悼會,被蔣介石以“附共”之名,撤銷了“立法委員”職務。

§§第十二章 未完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