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時刻發生敏感事件(1 / 2)

毛澤東早在1949年元旦發表的《將革命進行到底》中,已經說得明明白白:“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將要獲得比1948年更加偉大的勝利。”

三大戰役剮剛結束,中共中央便於1949年2月3日發出文件,“準備4月渡江”,如果可能,則“準備3月即行渡江”,“於3月或4月占領南京(這是最重要的)”。

就在國共和談期間,1949年4月4日,毛澤東在為新華社所寫的評論《南京政府向何處去?》中,便已公開“正告南京政府”:“時至今日,一切空話不必說了,還是做件切實的工作,借以立功為好。免得再受蔣介石死黨的氣,免得永遠被人民所唾棄。隻有這一次機會了,不要失掉這個機會。人民解放軍就要向江南進軍了。這不是拿空話嚇你們,無論你們簽訂接受八項條件也好,不簽這個協定也好,人民解放軍總是要前進的。”

其實,周恩來在4月15日晚對國民黨代表團所說的那番話,也就是重申了毛澤東十天前對南京政府發出的警告。

與往日的作戰不同,向來講究奇襲、出其不意的毛澤東,這一回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渡江日子——4月20日,早早地公開宣布了。這表明,毛澤東對於橫渡長江,有著百分之百的把握。

據雲,最初定下的渡江日期是4月11日。因為長江汛期即將來臨,晚了就不利於渡江作戰。不過,國共談判尚在進行,毛澤東還是把渡江日期推遲至4月20日。

又據傳,斯大林曾勸阻過毛澤東不要過江。

其中的依據之一是,《司徒雷登日記》1949年1月4日載,張治中向司徒雷登的私人顧問傅涇波說:“中共決心繼續打下去,可並不是由於蘇聯的關係,蓋蘇聯隻勸告他們沿著長江停止進軍。”

依據之二是,毛澤東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論十大關係》講話時,曾說:“解放戰爭時期,先是不準革命,說是如果打起內戰,中華民族有毀滅的危險。仗打起來,對我們半信半疑。仗打勝了,又懷疑我們是鐵托式的勝利。1949、1950兩年對我們的壓力很大。”其中,毛澤東所說的1949年“對我們的壓力很大”,指的就是斯大林反對渡江。

依據之三是,1957年4月11日上午,毛澤東在與王方名等人談話時說:“中國革命開始時很困難,陳獨秀、王明、李立三、瞿秋白、張國燾等人跟著別人跑,使中國革命遭受到一個又一個的失敗。直到1949年,我們眼看就要過長江的時候,還有人阻止,據說千萬不能過長江,過了就會引起美國出兵,中國就可能出現南北朝(的局麵)。”毛澤東又說:“我沒有聽他們的。我們過了長江。美國並沒有出兵,中國也沒有出現南北朝,如果聽了他的話,中國倒真可能出現南北朝。曆史證明,中國共產黨人是正確的,而蘇聯領導人主張中國革命應當半途而廢是一種右傾錯誤的觀點。”

依據之四是,1984年11月3日楊尚昆在和美國記者索爾茲伯裏會談時,就曾提及米高揚在1949年初秘密訪問西柏坡,向毛澤東轉達了斯大林的警告,勸阻解放軍過江。

但是,也有人以為斯大林未曾發出勸阻過江的警告,主要是在有關檔案裏查不到依據。

不管怎麼說,毛澤東堅決主張過江,這是毫無疑義的。

1949年4月20日的長江,像緊繃的弦,一場大戰在這裏一觸即發。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在江北已經做好渡江的最後準備,而七十五萬國民黨軍隊在江南也正嚴陣以待。在這天,南京政府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已經擬好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攻占南京的作戰命令,準備在4月21日淩晨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