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還製定了對蔣介石的作戰方針:“戰勝蔣介石的作戰方法,一般地是運動戰。因此,若幹地方,若幹城市的暫時放棄,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暫時放棄若幹地方若幹城市,是為了取得最後勝利,否則就不能取得最後勝利。此點,應使全黨和全解放區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準備。”
毛澤東正是基於這種戰略,所以麵對著蔣介石來勢洶洶的攻勢,放棄了一座又一座城市。蔣介石呢?他卻把從毛澤東手中奪來的每一座城市,都視為一次勝利。
1945年8月13日,毛澤東在延安幹部會議上所作的講演《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中,就已經指出:“美國帝國主義要幫助蔣介石打內戰,要把中國變成美國的附庸,它的這個方針也是老早定了的。但是,美國帝國主義是外強中幹的。”
在與斯特朗的談話中,毛澤東把“美國帝國主義是外強中幹的”這句話形象化,用“紙老虎”來比喻。
毛澤東在跟斯特朗談話中所提出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成為毛澤東思想寶庫中的著名論斷。毛澤東所說的“紙老虎”,如同列寧所說的“泥足巨人”一樣,都是對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的本質的高度概括。
此後,毛澤東又多次地對“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一論斷進行發展,進行深入的闡述。
1956年7月14日,毛澤東在同兩位拉丁美洲人士談話時,指出:
我們說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是從戰略上來說的。從整體上來說,要輕視它。從每一局部來說,要重視它。它有爪有牙。要解決它,就要一個一個地來。比如它有十個牙齒,第一次獻掉一個,它還有九個,再敲掉一個,它還有八個。牙齒敲完了,它還有爪子。一步一步地認真做,最後總能成功。
從戰略上說,完全輕視它。從戰術上說,重視它。跟它作鬥爭,一仗一仗的,一件一件的,要重視。現在美國強大,但從廣大範圍、從全體、從長遠考慮,它不得人心,它的政策人家不喜歡,它壓迫剝削人民。由於這一點,老虎一定要死。因此不可怕,可以輕視它。但是,美國現在還有力量,每年產一億多噸鋼,到處打人。因此還要跟它作鬥爭,要用力鬥,一個陣地一個陣地地爭奪。這就需要時間。
1957年11月18日,毛澤東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發言,進一步闡述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觀點:
為了同敵人作鬥爭,我們在一個長時間內形成了一個概念,就是說,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一切敵人。也就是說在整體上我們一定要藐視它,在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上我們一定要重視它。如果不是在整體上藐視敵人,我們就要犯機會主義的錯誤。馬克思、恩格斯隻有兩個人,那時他們就說全世界資本主義要被打倒。但是在具體問題上,在一個一個敵人的問題上,如果我們不重視它,我們就要犯冒險主義的錯誤。打仗隻能一仗一仗地打,敵人隻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消滅,工廠隻能一個一個地蓋,農民犁田隻能一塊一塊地犁,就是吃飯也是如此。我們在戰略上藐視吃飯:這頓飯我們能夠吃下去。但是具體地吃,卻是一口口地吃的,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這叫做各個解決,軍事書上叫做各個擊破。
經過十年努力,斯特朗終於在1958年第六次來到中國。當時,她已經七十二歲了,但仍以極大的熱情向世界介紹中國。1960年,斯特朗在《一個現時代的偉大真理》一文中,回憶說:“毛主席是十四年前在延安時說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現在這已成為有曆史意義的曆史名言了。”“毛主席的一針見血的語句,淵博的知識,敏銳的分析和詩人的想象力,使他的談話成為我一生中聽到的最有啟發性的談話。”
1970年3月29日,斯特朗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四歲。她被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墓碑上銘刻著郭沫若的手跡:“美國進步作家和中國人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