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關注桂園“何先生”的行蹤(2 / 2)

李介新的《情報日報》倒是一份可貴的實錄,記載了當時毛澤東頻繁的社會交往。

毛澤東在山城,確實活動頻繁,廣泛接觸各界名流,從宋慶齡到中國民主同盟張瀾、章伯鈞、羅隆基、沈鈞儒、黃炎培、張申府,中國青年黨左舜生,國民黨人孫科、陳立夫、戴季陶、白崇禧,還有郭沫若、柳亞子等等,或宴請,或赴宴,或來訪,或回訪……

很多人為毛澤東的安全擔心。張治中是其中的一個。

張治中和蔣介石有著深誼。早在蔣介石當黃埔軍校校長之時,張治中便被蔣介石委任為軍官團團長。北伐時,張治中擔任蔣介石的行營主任;抗戰時,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湖南省省長;自1939年起任蔣介石侍從室第一處主任,成為蔣介石身邊要人。他在1942年、1944年兩度作為國民黨代表,參與國共談判。

雖說張治中是蔣介石非常信任的人,但他在國共談判中跟周恩來建立起友誼,對毛澤東頗為尊重。正因為這樣,他才會讓出桂園給毛澤東居住。他又另派了自己的親信、憲兵第一團團長蔡隆仁,保衛毛澤東。

於是,蔡隆仁常駐桂園。有一回,蔡隆仁在查哨時,路過曾家岩錢劍夫家。錢劍夫是他的同鄉、同學,那時任職於國民政府行政院。蔡隆仁說起,毛澤東習慣於夜深工作,而且清早來桂園,喜歡外出散步,保衛工作不易做。

錢劍夫聞言,當即寫了四句話:“晨風加厲,白露為霜;伏莽堪虞,為國珍重。”

錢劍夫囑,將此條子送交毛澤東。蔡隆仁不解其意。尤其是“伏莽”,應是“伏蟒”。錢劍夫卻說,毛澤東自會明白含意。蔡隆仁隻得從命。

奇怪,自從毛澤東看了此條,果然不再在清早出桂同散步!

直到前些年,錢劍夫才說出其中奧秘。原來,《易經·同人》篇中有一句“伏戎於莽”。戎,即兵戎。莽,叢木。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心有人暗伏草莽,施以兵戎。“堪虞”即警惕。至於前兩句則是陪襯。末句表達寫條子者的期望。深諳古文的毛澤東,當然明白那條子暗含的善意的提醒……

不過,蔣介石畢竟做過軟禁張學良之類不光彩的事,免不了,重慶傳出消息,說是蔣介石欲軟禁毛澤東。那消息有鼻子有眼,據雲是從蔣介石身邊某某人那裏傳出來的,絕對可靠。

自然,這消息不脛而走,傳入馮玉祥、於右任的耳朵。他倆來了個“反話正說”,給蔣介打電話,說要請報界辟謠:蔣主席請毛澤東來重慶,為的是共商國是,天下皆知,如今居然有好事者造謠中傷,稱蔣主席欲軟禁毛澤東,純係捕風捉影,子虛烏有……

蔣介石一聽,急了,連忙答道:“不必登報,不必登報。明人不做暗事,謠言不攻自破。中正為國為民之心,神人共知,請不必介意道聽途說!”

毛澤東呢?倒是坦然。他早在赴渝之前,便做了被囚以至被害的思想準備,並對劉少奇作了吩咐。不過,他卻也料到這回蔣介石未必敢於對他下毒手。他外出,照樣坐蔣介石撥給他的專車,由蔣介石所派的司機給他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