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雙方的每一次會談,國共雙方均有記錄在案。這記錄分兩種,一種是當場的速記,字跡顯得潦草;另一種記錄,是用小楷字工工整整寫在豎行紅格花箋紙上,顯而易見是經過整理謄抄以供各方內部傳閱及存檔用的。中共方麵是由當時任毛澤東秘書的王炳南整理的;國民黨方麵,則是由蔣介石秘書陳布雷整理的。如今,在北京中央檔案館存有中共方麵的記錄,在南京第二曆史檔案館陳布雷卷宗內存有國民黨方麵的記錄,在台灣則保存著國民黨方麵的另一份記錄。
此外,還有一種奇特的記錄,專記“何先生”每日的行蹤。這種記錄日《情報日報》,每日呈送蔣介石。
以下是《情報日報》的作者事後回憶的大致內容:
一、何先生今天×點××分到十八號。
二、上午×點有某人(男、女或外國人,包括相貌、身材、服裝、年齡),乘小轎車(汽車號碼)到十八號會何先生,於×點××分離去。何先生把客人送出十八號上汽車,目送汽車走後,就慢步返回。這時街上不少人停步觀看何先生。我們向老吳提出:何先生把客送出門外,我們對何先生的安全很擔心。老吳點頭表示會意,沒有答複。
三、中午,何先生赴×××宴會(寫明請客人的姓名住址)。
四、下午2時半,何先生接見一名新聞記者,接著又接見兩名外國記者。3時半,何先生走到花園迎接一位坐小轎車的客人,好像是事先電話約定的。
五、下午5時,何先生赴某街某號訪×××、×××,接著又赴某街某號訪友,不知名。回到十八號後,不久即離去,老吳沒有通知,我們沒有隨車護送。
其中的“十八號”,即重慶中山四路十八號,即桂園。不言而喻,“何先生”乃毛澤東;“老吳”則是毛澤東警衛副官朱學友的代號。
透露這一內情的,是當年桂園的特別警衛班班長李介新。
李介新,憲兵特務。當毛澤東移居桂園時,憲兵司令部特高組少校組長楊香命李介新率一個班的憲兵特務,進駐桂園,據雲是奉總裁之命。當然,蔣介石此舉,也是為了確保毛澤東的安全。不管怎麼說,毛澤東畢竟是蔣介石請來的貴客。也不管怎麼說,毛澤東在重慶有個三長兩短,那賬總是要算在蔣介石頭上的。
國民黨憲兵司令張鎮,也對李介新的上司、憲兵第三團團長張醴泉作了如下吩咐:
共產黨的主席毛澤東要來重慶,他在渝期間的安全責任由駐防重慶市區的憲兵第三團負責,要照校長出來時的特別警衛那樣采取保衛措施,以策安全。任務重大,你須特別注意,並準備少校官兵以備臨時靈活使用。如果需要你親自率領必要的官兵護衛毛先生時,由校長侍從室或憲兵司令部隨時電話通知。
不過,蔣介石也很注意毛澤東的行蹤,所以要李介新逐日填寫關於“何先生”的《情報日報》。起初,李介新為了弄清來訪者的姓名,在傳達室設立了會客登記簿。“老吳”發覺後,隨即關照他取消會客登記簿。所以,李介新也就在《情報日報》中寫某男某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