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出席開羅“三巨頭”會議(1 / 2)

1943年10月28日,對於蔣介石來說,是異常興奮的一天。

這天,蔣介石收到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電報,“祈極守秘密”。是什麼事如此秘密?宋美齡把電報譯給蔣介石聽:

莫斯科會議,至今進行甚速,極望其會議結果能有裨於各方,我正促成中、英、蘇、美同盟之團結。我尚不知斯大林能否與我相晤,但在任何情況下,我極望與閣下及丘吉爾能及早會晤於某處,時間為11月20日至25日之間。我想亞曆山大當為一良好地點……會議日期為三日。

這就是說,羅斯福要邀請蔣介石出席“四巨頭”會議。

羅斯福電報中所說的“莫斯科會議”,是指1943年10月19日,美、英、蘇三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的會議。中國外交部長沒有應邀出席。後來,根據羅斯福的提議,要發表《四強宣言》,邀請中國駐蘇大使傅秉常出席並簽字。

羅斯福除了組織發表《四強宣言》外,又提議召開四強首腦會議,即“四巨頭”會議。於是,羅斯福給蔣介石發來了那份電報。

說實在的,那時的中國領土,大部分落入日本手中,稱中國為“強國”,把蔣介石列為“四巨頭”之一,有點名不副實。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收到羅斯福的邀請電,蔣介石才喜出望外。

羅斯福的電報中,特地提及了斯大林,不知斯大林是否願意出席“四巨頭”會議?

羅斯福的猜測不是多餘的。果真,斯大林不願出席“四巨頭”會議。其中的原因,是斯大林不願意跟蔣介石坐在一起開會。

是斯大林看不起蔣介石,或是由於中共的關係而不願跟蔣介石坐在一起?

其實,其中的原因和1942年12月蘇聯不願參加在重慶召開的聯合軍事會議一樣:蘇聯和日本在1941年4月簽訂了《中立條約》。斯大林不願與日本關係惡化,以免腹背受敵(日本和德國東西夾攻蘇聯)。這樣,斯大林不願跟蔣介石坐在一起,以免過分刺激日本。

於是,羅斯福隻得采取非常特殊又非常巧妙的辦法:他、丘吉爾先和蔣介石在開羅會談,然後,再由他、丘吉爾和斯大林在德黑蘭會談。也就是說,把“四巨頭”會談拆成兩次不同的“三巨頭”會談,從而避免了斯大林和蔣介石坐在一起。

1943年11月17日,那位令蔣介石頭痛不已的參謀長史迪威從重慶飛往開羅。

翌日,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離開重慶飛往開羅。

開羅西南郊豪華的米那赫斯飯店,一下子成了貴賓雲集之處。飯店的總統房裏,分別住著羅斯福、丘吉爾和蔣介石,從窗口便可遠眺著名的胡夫金字塔。美、英、中三國高級官員們也住在這家飯店,以至於“浴室都緊張起來了”。四周,英國駐紮重兵保護。一門門高射炮,高翹著炮筒,日夜監視著天空。

這下子,蔣介石真的成了世界政壇巨頭,而宋美齡則以中國第一夫人的身份,以幹練的才華、優雅的風姿、嫻熟的英語,周旋於巨頭之間。蔣介石夫婦在開羅,正處於政治生涯的巔峰。

一幀曆史性的照片,成了開羅會議的縮影:羅斯福穿著深色西裝,卻敞著襯衫領子,沒有係領帶;丘吉爾一身白西裝,足蹬一雙白皮鞋,領帶係得整整齊齊;蔣介石一身戎裝,戴白手套,拿著大蓋帽;宋美齡則一身黑旗袍,加一件白色短外套。

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在開羅,簽訂了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

羅斯福在和蔣介石的交談中,再三表示美國不希望陷入中國內戰的陷阱,要求蔣介石能與延安“共產黨人組成一個聯合政府”,以求聯合起來共同抗日。

蔣介石和宋美齡於11月27日離開開羅。翌日,羅斯福、丘吉爾便和斯大林在德黑蘭會晤。斯大林對《開羅宣言》表示同意。於是,12月1日,《開羅宣言》正式發表。

蔣介石從開羅歸來,春風滿麵。確實,開羅之行,不僅提高了蔣介石的國際地位,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由此爭得“四強”之一的地位,為後來中國成為聯合國常務理事國打下了基礎。就這一點來說,蔣介石為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做了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