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區除中國外,還包括越南、泰國等。
蔣介石在這天的日記上,這麼寫道:
我國簽字於共同宣言,羅斯福總統特別對子文表示:歡迎中國列為四強之一。此言聞之,但有慚惶而已!
翌日,蔣介石電複羅斯福,表示“同意就斯職”,並決定設統帥部於重慶。為了表示對美國的感謝,蔣介石還致電正在美國的宋子文,洽請羅斯福遴選美國高級將領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
1月5日,蔣介石在重慶就任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
蔣介石在他的《元月反省錄》中,以欣慰的筆調寫道:
二十六國共同宣言發表後,中、英、美、蘇四國已成為反侵略之中心,於是我國遂列為四強之一,再自我允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之後,越南、泰國亦劃入本區內。國家之聲譽及地位,實為有史以來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虛名之害,能不戒懼乎哉?
不久,美國參謀總長馬歇爾派出了他的好友、陸軍中將史迪威出任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參謀長。
自從出任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蔣介石對於抗日也就變得積極。他以駐雲南的國民革命軍第五、第六、第六十六三個軍,組成遠征軍,開赴緬甸,協助英軍抗日。這在國民黨的作戰史上是空前的。
不過,蔣介石在與史迪威的合作中,卻常生芥蒂。
原本,羅斯福總統遴選史迪威,出任中國戰區總參謀長,可謂最佳人選。史迪威比蔣介石年長五歲,高高的個子,一團頭發像一頂船形帽似的戴在頭上。他是美國佛羅裏達人,畢業於美國西點陸軍軍官學校,卻居然能講一口漢語,也認得中國的方塊字。他給中國士兵訓話時,會用漢語說起中國宋朝名將嶽飛如何抗擊入侵的金兵,也會講越王勾踐如何臥薪嚐膽,終於複仇的故事……
史迪威能夠成為“中國通”,是因為他早在1919年就來到中國,擔任駐華美軍的語言教官,特地取了“史迪威”這中文名字。他在中國幹了三年後回國,於1926年至1928年再度來華,擔任美軍駐天津第十五步兵團的營長。自1935年至1939年,他擔任美國駐華使館武官,對中國的抗戰極其熟悉。這一回,是他第四次奉派來華,身份更高了。他向蔣介石報到時,逐一說明了自己的多項職務:美國總統代表、駐華美軍司令官、中國戰區總參謀長……
這位史迪威將軍,天生傲慢,又天生尖刻。在蔣介石看來,他是統帥,史迪威不過是參謀長;在史迪威看來,他固然是參謀長,更是美國總統的代表。
史迪威要全權指揮那支在緬甸的國民黨遠征軍,蔣介石卻非要在重慶遙控指揮不可。史迪威罵蔣介石指揮無能,蔣介石則認為史迪威越權。史迪威見到蔣介石的光頭中間有一條棱,看上去像花生,便在背地裏稱蔣介石為“花生”,而把蔣介石手下那一大幫將領,稱之為“一籃子花生”……
不管史迪威怎麼奚落蔣介石,蔣介石畢竟是最高統帥。蔣介石向來就主張“三個一”。最高統帥的頭銜無疑大大提高了他作為中國最高領袖的聲譽。
宋美齡作為中國的“第一夫人”,於1942年11月飛抵美國。她在美國住了半年多。英語流利的她,擅長外交。她在美國奔走,呼籲支援中國抗日。她曾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美國報紙對她一片盛讚:“議員們被她的優雅風度、嫵媚和智慧迷住了!在議員們長達四分鍾的起立歡呼之後,她才開始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