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尷尬人偏遇尷尬事。蔣介石正在找台階下台之際,碰上了棘手的難題:早在皖南事變前十來天,第二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名單公布了。其中,中共參政員依然是毛澤東等七人。同時還公布第二屆國民參政會第一次會議將在1941年3月1日開幕。眼下,3月1日逐漸臨近,而中共卻表示如果蔣介石不接受“十二條”,他們就不出席會議。蔣介石本來是以國民參政會來裝潢民主的,中共不出席會議,理所當然使蔣介石尷尬不堪。
中共的“十二條”,早在1月22日《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言人對新華社記者的談話》中,就明明白白地開列了:
一、懸崖勒馬,停止挑釁;
二、取消1月17日的反動命令,並宣布自己是完全錯了;
三、懲辦皖南事變的禍首何應欽、顧祝同、上官雲相三人;
四、恢複葉挺自由,繼續充當新四軍軍長;
五、交還皖南新四軍全部人槍;
六、撫恤皖南新四軍全部傷亡將士;
七、撤退華中的“剿共”軍;
八、平毀西北的封鎖線;
九、釋放全國一切被捕的愛國政治犯;
十、廢止一黨專政,實行民主政治;
十一、實行三民主義,服從《總理遺囑》;
十二、逮捕親日派首領,交付國法審判。
顯而易見,毛澤東所開列的這十二條,是蔣介石所萬萬不能接受的。
其實,毛澤東心裏也很明白,蔣介石是不可能接受這十二條的。毛澤東在2月24日致周恩來的電報中,說了一些頗為微妙的話:“用蔣介石的手破了一條缺口的國共關係,隻有用我們的手才能縫好,我們的手即政治攻勢,即十二條,除此再無別的妙法。”“我們目的,不在蔣承認十二條或十二條之一部分,他是不會承認的(當然對黨內外群眾都不如此說,仍是要求蔣承認),而在於以攻勢打退攻勢。”“對於一個強力進攻者把他打到防禦地位,使他不再進攻了,國共好轉的可能性就有了。”
這就是說,在毛澤東看來,他的“十二條”,乃是一種“政治攻勢”。
毛澤東索性把這“政治攻勢”鬧大:讓周恩來以中共七參政員的名義,把這十二條幹脆送交國民參政會秘書長王世傑,要求國民參政會加以討論!周恩來還說明,在這十二條未得裁奪之前,中共參政員礙難出席會議!
在這一“政治攻勢”麵前,蔣介石顯得被動。雖說蔣介石想約周恩來一談,但聖誕節的那次談話猶在耳邊……
於是,蔣介石隻好請國共談判的元老張衝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