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後,蔣介石出走日本……
擠走了蔣介石之後,國民黨內又爆發了汪精衛跟李宗仁的爭鬥。汪、李相持不下,不得不提出請蔣介石複職。
一下子,蔣介石“行情”看漲,從日本返滬。
1928年2月上旬,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在南京召開。跟一年前的二屆三中全會截然不同,這一回蔣介石由落到起,由沉到浮,他被推舉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手中的黨政軍大權失而複得!
於是,人們對他的稱呼,從“蔣校長”、“蔣總司令”,變為“蔣主席”。
這年10月8日,蔣介石又兼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集三“主席”於一身。另外,他還兼任海陸空軍總司令。
1929年3月,蔣介石主持召開國民黨“三全”大會,胡漢民與蔣介石合作,在會上致開幕詞。大會通過了《獎慰蔣中正同誌案》,大有“大樹特樹”蔣介石“最高領袖”權威的味道。汪精衛則拒不出席會議,指責會議代表百分之八十由蔣氏“圈定和指派”、“所謂代表者,已完全喪失其意義”。
“三全”大會加深了國民黨內部的紛爭,新軍閥們紛紛反蔣。先是桂係反蔣,爆發蔣桂戰爭;接著,閻錫山、馮玉祥義揭起反蔣之幟,爆發蔣、閻、馮大戰。一時間,打得好熱鬧。反蔣派擁戴汪精衛為領袖,另立中央,選舉汪精衛為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閻錫山為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再度成為蔣介石的對手。
蔣介石和閻、馮在中原展開大戰,好不容易,蔣介石戰勝了對手。這時,蔣介石才騰出手來,坐鎮南昌,對江西的朱(德)毛(澤東)紅軍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圍剿”。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擔任立法院長的胡漢民,不再與蔣介石合作,在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上猛烈抨擊蔣介專製獨裁,又爆發蔣、胡之爭。1931年2月28日,胡漢民被騙至蔣介石的總司令部,遭到軟禁。消息傳出,輿論嘩然。
汪精衛看準了時機,第三次跟蔣介石作對。汪精衛舉起了“護黨救國”、“打倒獨裁”之旗,聯合反蔣派,於1931年5月在廣州另組國民政府,汪精衛任主席,向全國發布《反蔣宣言》。
於是,蔣介石調兵遣將討汪,爆發了寧粵之戰……
看來,在四分五裂、群雄並存的國民黨內部,蔣介石欲成為最高領袖、“絕對權威”,也並非易事。一部國民黨史,簡直成了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三巨頭”的紛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