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好這陣勢對付蔣,蔣便無能為力……
這是毛澤東平生頭一回跟蔣介石對抗、交手。不過,他隻能向陳延年、季山嘉陳述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建議,卻不能要求中共照自己的意見去辦。他畢竟還不是中共的決策人。
起初,陳延年表示讚同毛澤東,但季山嘉表示反對。“季山嘉這樣一反對,陳延年也就猶豫起來。”雖說毛澤東再三跟他們辯論,聲調越來越高,嗓門越來越大,也無濟於事。
“三二〇事件”實際上是蔣介石發動的一次政變。他動用手中的槍杆子,一箭三雕,獲得大勝:
第一,拘捕了李之龍(李之龍當時蒙受雙重冤屈,中共內部“疑心李之龍受反動派利用”。後來,他在1926年6月獲釋,隨軍北伐。1928年2月6日,他在廣州遭捕,翌日被國民黨海軍第四艦隊司令殺害於廣州紅花崗),打擊了中共;
第二,汪精衛自稱“受驚”,“心斷不寧,眼眩頭暈,不能視事”,提出“暫時休假”,3月25日他突然“失蹤”,蔣介石掌握了黨、政、軍大權;
第三,威逼蘇聯首席軍事顧問季山嘉離粵回國,蘇方表示同意。
蔣介石初試鋒芒,一舉成功。不過他畢竟羽毛未豐,況且中共勢力頗強,加上國民黨內反蔣勢力也不小,他不得不作一些收斂。他聲稱:“3月18號中山艦案,是與中國共產黨本部沒有關係的。我絕不承認3月18號那天的事件,共產黨有什麼陰謀在內……”蔣介石又聲言:“對人不對俄。”他要求撤換季山嘉,但要求原蘇聯顧問加倫返任。
這麼一來,蔣介石保住了“聯共”、“聯俄”的左派形象,又在實際上取得了大勝利。
蔣介石受到了中共總書記陳獨秀的讚揚。1926年4月3日,陳獨秀在中共機關刊物《向導》上著文,稱“蔣介石是中國民族革命運動中的一個柱石”。
陳獨秀還致信蔣介石,大大稱讚了他一番:
事實上從建立黃埔軍校一直到3月20日,都找不出蔣有一件反革命的行動,如此而欲倒蔣……這是何等助長反動勢力,這是何等反革命!介石先生!如果中國共產黨是這樣一個反革命的黨,你就應該起來打倒它,為世界革命去掉一個反革命的團體;如果是共產黨同誌中哪一個人有這樣反革命的陰謀,你就應該槍斃他,絲毫用不著客氣。
陳獨秀的這些話,使蔣介石頗為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