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用模糊語言給自己留下進退自如的餘地(1 / 1)

《遜淨卦中的(象》曰:“天下有山,遜;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意思是:天下有山,象征著隱讓退避?因為山有多高,天就有多高,似乎山在逼天,而天在步步後退,但天無淪怎樣後退避讓,卻始終高居在山之上。君子應同小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就會生出一種震懾住小人的威嚴來:

《易經》中還指出:“遜,亨。”就是說,應該退避的時候,就要退避,退避就能亨通。

有這樣一個笑話。一天,有個人不小心衝撞了官吏,被綁到府衙大堂。

知府老爺喝問:“你是什麼人,膽敢衝撞朝廷命官!”

那人嚇壞了,戰戰兢兢地回道:“小人是算卦的。”

恰好這位知府老爺的太太正在懷孕,知府老爺很想知道夫人懷的是男還是女,連忙命人給算卦先生鬆綁:“本宮正要問你,我太太是弄璋還是弄瓦。”

舊時習俗,生男孩要送一塊玉璋,所以叫弄璋,生女孩就沒有這種待遇,拿塊瓦玩玩就算了,所以叫弄瓦。

算卦的哪裏知道文人的這套把戲,一時沒明白過來,胡亂應道:“老爺的夫人當然是好本事,依小的算來,是璋也弄,瓦也弄……”

知府一聽就火了。

“敢情你是蒙事的!來人!重打四十大板,轟了出去!”誰知道,沒過幾天,太太生了,當真生了一男一女雙胞胎!知府老爺樂得合不上嘴,這時想起那個挨了四十大板的算卦先生:“璋也弄,瓦也弄,這先生原來是活神仙哪!快,準備一份厚禮,本官要親自去謝他!”

當然這隻是一個笑話,但卻說明,當難於表明態度時,這種模陵兩可的回答倒不失為擺脫困境的一種辦法!這種運用模糊語言摸棱兩可的回答就是一種逃避的高明手段。

運用模糊語言是社交場合尤其是談判中經常使用的留有餘地的重要手段。因為受到人的思想情緒,談判內容、周圍情境等諸多因素的製約,談判的過程一般來說總是複雜多變的,節外生枝、出現姑料未及的情況是常有的事。因此,談判的過程中,說活一定要注意分十,留有餘地,不能說“滿口活”,要使說話具有一定的彈性,給自己留下可以進退的餘地。

模糊語言靈活性高,適應性也強。淡判中對某些複雜的論點或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做出準確的判斷,這時就可以運用模糊語言來避其鋒芒,以爭取時間做必要的研究和製定對策。

比如在外交會談中,客人友好地邀請主方去他國訪問,主方應按照禮節高興地答應下來,但往往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輕率確定具體日程,這時常以模糊語言作答:“我們將在適當的時侯去貴國訪問。”這個“適當的時候”可以是一個月、一年、幾年之內,甚至更長時間,具有相當的靈活性。這樣既不會使對方不快?又不使自己為難。

又如對某些很難一下子做出回答的要求和問題,可以說:“我們將盡快給你們答複,”“我們再考慮一下”“最近幾天給你們回音。”這裏的“盡快”、“一下”、“最近幾天”都具靈活性,留有餘地,可使自己避免盲目做出反應而陷入被動局麵。這些都是肘《遯》卦的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