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嗑》卦下震上離相疊。離為陰卦,震為陽卦,陰陽相交,咬碎硬物,比喻恩威並施,寬嚴結合,剛柔相濟。這對每個管理者都有啟示作用。
如何統禦下屬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無論是統治一個國家的國君,還是管理一個公司的總裁、抑或隻是一個小組織的領導人,“恩威並濟”的統治權術可謂是必學的良謀妙計。
施“恩”的在於建立自己的“名聲”;施威的用意在於提高自己的“名望”。“聲望”樹立起來了,基礎也就牢實了,還怕有什麼不能成功的嗎?
李世民曾嚴厲訓斥尉遲敬德的驕橫,使之受到震懾;而當徐茂功病重時,李世民又不惜拔下自己的胡須為他治病,把徐茂功感動得涕淚橫流。無論是用威還是示仁,都收到了馴服臣下的效果。
即使以猛烈治國而出名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告誡禦史們,做監察工作不能太苛刻,以使官吏百姓都能有一個寬鬆的環境:
聽話的,就給根蘿卜嚐嚐;不聽話的,就當頭狠狠一棒。恩威並重,實為妙不可言的高超管人技巧。
“漢家自有製度,奉以霸正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這是漢宣帝對漢朝治國政策的總結,簡而言之,不過是“寬猛相濟”。有人說君王統禦天下與羊倌牧羊有相通的道理,既要食之以草,又要驅之以鞭,由此臣子才能馴服,君權才能穩固!
“主賣官爵,臣賣智力。”非常形象地揭示出古代的君臣關係;臣下輔佐君王總是要得到一定好處,才可供驅使;如果君主嚴刑厲法,過於苛刻必會使臣;下畏而遠之,君主可能成為“光杆司令”。但如果君主對臣下太寬鬆,則又易使臣子們驕縱跋扈,妨礙君主治國。
所以,恩威並濟成為曆代君王所用的主要手段,其中的奧妙就在於時機與火候的把握。難怪老子說治大國(當然包括馭臣)就家炸一條魚一樣簡單。
高歡把持東魏政權時,怕人才外流,對官員的貪斂不聞不問,但又讓其子高澄打擊勳臣的驕縱,父子倆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巧妙地馴服了公卿貴戚。
漢光武帝劉秀十分懂得用以柔克剛的政治手腕駕馭群臣。一麵寬宏大度、賞賜有加,一麵削除實權、威嚴所至,正是采取了剛柔相濟的統治措施,並以清明的政治手段,穩妥地解決了如何對待開國元勳的問題,從而保持了東漢初期統治局麵的相對穩定。
戰國時期的鄭國領袖子產臨死前對繼位人說:“我死之後,假如你主持鄭國的政治,一定要用猛烈的方法治理人民,火的形勢猛烈,所以詖燒死的人很少,水的形勢柔弱,所以被淹死的人很多:你必須使用猛烈的方法,不要讓人民因為你的柔弱而淹死。”
由於子產對民性觀察人微,他深知治民應該采用“猛如火”的硬手腕,而不該柔若水。如果事事放縱,該管不管,那麼,善良守法的百姓就會被少數“害群之馬”給害慘了,孔子聽說此事後,大為讚歎,說:“政策寬大,則人民輕慢,輕慢就用嚴厲的政策糾正;政策太嚴厲,百姓又會受到殘害。百姓受到殘害,就實行寬大的政策,用寬大輔之嚴厲,用嚴厲輔之寬大,政事因此而得到平和。”
在管理下屬的過程中,光有軟的或硬的似乎都不妥,最高明的則是軟硬結合,寬嚴相濟,我們可以把領導者的發威視為“硬”,而把領導者的“施恩”視為“軟”,軟硬兼施,雙管齊下,因人因事而采取相應的措施。
§§第二十二章 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