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搞好和下屬的關係,發展前途才會遠大(1 / 1)

〈臨〉卦,下兌上坤,兌為澤,坤為地,卦象是澤水之上有陸地。

如果澤水在陸地之上,則必有堰堤防泛而澤水的容量也有限,澤水之上還有陸地,是自然形成的大澤,其容量無限,而且澤水與陸地互相臨近無間。君子觀此象而效法之,應該像澤水與陸地那樣上下互相臨近,教化和思念民眾無盡無休,容納和保護民眾無有止境。《序卦傳》中說:“臨者,大也。”這一卦說明,居於上位的統治者如果能屈尊就下而親臨於民,思念和保護下民,其發展前途才會遠大。然後,又提出了悅民,中國古時君王,自稱孤、寡、不穀,均是貶稱,自貶,以顯謙卑,老子認為,“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任何高貴的事物,都紮根於賤下的事物之上。少數人的“高貴”,如果沒有多數人的“賤下”,那麼,他們是“高貴”不起來的。就如同一座寶塔,塔尖處於“高貴”的地位,塔身、塔底、培基處於‘賤下”的地位。然而,沒有培身、塔底、塔基的“賤下”,哪有塔尖的“高貴”?一個管理者,如果瞧不起,甚至欺淩“賤下”的下屬,不等於是沒有了塔身、塔底,塔基的塔尖了嗎?這時,你想“高貴”能“高貴”得起來嗎?因此,管理者要“處下”,要尊重下屬,這樣才能穩住自己的塔身、塔基!

春秋時,田忌離開齊國逃亡到楚國,楚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他,並詢問齊國的軍事情況。田忌說:“如果齊國派申孺為主將,楚國隻需出兵5萬便可凱旋而歸;如果齊國派田居為主將,楚國就要出兵20萬,方可不分勝負;如果齊國派眄子為主將,楚國就要出動全國軍隊,就算這佯,也僅僅能夠免於亡國。”

楚王問為什麼?田忌說:“申孺這個人,狂傲自負,既慢待能人,又輕視庸人。能人和庸人都不願為他效力,所以我料定他逢戰必敗;田居這個人,為人正直,禮遇能人,但輕視庸人。能人願意為他效力,庸人卻離心離德。所以,我料定他勝負各半;至於眄子這個人,既尊敬能人,又愛惜庸人。所以上下左右都願意為他出死力。所以我料定您與他交鋒,僅僅能夠幸免於難罷了!”

後來,齊國派申孺為將攻楚,楚王聽從田忌的建議,僅派5萬人迎敵,大獲全勝。後來齊國派眄子為將攻楚,楚王親自掛帥,出動全國軍隊迎敵,仍然失敗,僅免於亡國而已,就像田忌事先預言的一樣。

眄子這個人,尊敬能人,愛惜庸人,因此,他的組織戰鬥力極強。

老子曾對〈臨〉卦提出的管理思想進行過生動的闡釋。他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普通員工是構成企業的基礎,如果缺少了這個基礎,高層管理者也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管理者缺少普通員工,自身創造都成問題:所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必須密切依靠每一位員工,緊緊聯係每一位員工,視每一位員工的正當需要為需要,才能使得企業興旺發達。

老子還說:“善用人者為之下”。善於用人的,必然謙虛待人,居人之下。孺子不可辱,人才,有極強的自尊性。他們的自尊心不得滿足,是難以全心全意為你服務的。諸葛亮說:“土為知己者死”。今天,在管理領域中,則是“士為知己者用”。隻有充分尊重下屬,才能贏得他們的尊重和盡心盡力的回報。

§§第二十章 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