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和費用類項目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等。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開展日常經營業務所發生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非日常經營業務發生的成本,如轉讓無形資產的成本等;“營業稅金及附加”是企業取得的主營業務收入按有關法律規定需要向國家繳納的有關流轉稅;“管理費用”是企業在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發生的費用;“銷售費用”是企業在銷售產品過程中發生的費用;“財務費用”是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發生的費用;“營業外支出”是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損失;“所得稅費用”是企業按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應向國家繳納的所得稅;
(3)利潤類項目
利潤類項目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其中“營業利潤”是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減去發生的與取得該收入相關的成本和費用後的餘額;“利潤總額”是營業利潤加上(減去)與主營業務無直接關係的利得(損失)後的餘額;“淨利潤”是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費用後的餘額。
“利潤表”通常有一張,即“利潤分配表”。我國企業通常按月編製“利潤表”,按年編製“利潤分配表”。
“利潤分配表”各要素的主要內容如下:
(1)“淨利潤”項目指一定會計期間實現的淨利潤,與“利潤表”上的“淨利潤”數額相等;
(2)“可供分配利潤”項目指一定會計期間可進行分配的利潤總額。是“淨利潤”項目數額加以前年度結餘的未分配利潤,以及盈餘公積轉入可分配利潤的合計數;
(3)“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項目指一定會計期間可對投資人進行分配的利潤。是“可供分配利潤”數額減去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任意盈餘公積金後的餘額;
(4)“未分配利潤”項目是一定會計期間利潤分配後剩餘的未分配利潤餘額。是“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項目數額減去應付優先股股利、應付普通股股利後的餘額。
3.3 利潤表的編製方法
(1)“主營業務收入”項目,反映企業日常經營業務取得的收入,或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取得的收入總額。應根據“主營業務收入”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分析計算填列;
(2)“主營業務成本”項目,反映企業日常經營業務、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的實際成本。應根據“主營業務成本”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分析計算填列;
(3)“營業稅金及附加”項目,反映企業日常經營業務、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應繳納的消費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等。應根據“營業稅金及附加”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分析計算填列;
(4)“其他業務利潤”項目,反映企業除日常經營業務外的其他業務收入扣除其他業務成本、費用、稅金後的利潤(如虧損應以號表示)。應根據“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支出”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分析計算填列;
(4)“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項目反映各期間費用的發生額。應根據各期間費用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分析計算填列;
(5)“投資收益”項目,反映企業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應根據“投資收益”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分析計算填列;如為投資損失,以號填列;
(6)“營業利潤”項目反映企業本期實現的營業利潤,應根據以上項目金額分析計算填列;
(7)“營業外收入”項目和“營業外支出”項目,反映企業發生的與日常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各項利得和損失。這兩個項目應分別根據“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分析計算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