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賬證核對。賬證核對是指各種賬簿的記錄與有關的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進行核對。這種核對,主要是在日常工作中進行。期末,如果發現賬賬不符時,也應再將賬簿記錄與會計憑證進行核對,以保證賬證相符。一般來說,總分類賬的記錄應同有關記賬憑證的記錄核對相符;而明細分類賬的記錄除了要與有關記賬憑證的記錄核對相符外,有的還要同有關原始憑證的記錄核對相符,如庫存商品明細分類賬上的記錄要與入庫單、發貨單上的數額核對相符等;

(2)賬賬核對。賬賬核對是指各種賬簿之間有關記錄的核對。其主要內容有:總分類賬各賬戶的借方期末餘額合計數與貸方期末餘額合計數應核對相等;“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的餘額與其總分類賬有關餘額應核對相符;總分類賬各賬戶期末餘額與其所屬明細賬的期末餘額之和應核對相等;各種財產物資明細分類賬要與財產物資保管部門和使用部門有關財產物資明細分類賬期末餘額核對相符等;

(3)賬實核對。賬實核對是指各種財產物資的賬麵餘額與實存數進行的核對。其主要內容有:“現金日記賬”的賬麵餘額應每天與現金實際庫存數額相核對;“銀行存款日記賬”的賬麵餘額與開戶銀行對賬單相核對;庫存商品、原材料、固定資產等財產物資明細分類賬期末餘額與其實有數額相核對;應收賬款、短期借款、應付賬款等結算款項,同有關單位定期核對等。

3.2 結賬

結賬,是在把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全部交易或者事項登記入賬的基礎上,計算並記錄本期發生額和期末餘額。結賬的主要程序是:

(1)在結賬時,首先應將本期內所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全部登記到有關賬簿,但不能為了趕編財務報表而提前結賬;

(2)在將本期全部交易或者事項登記入賬的基礎上,為了正確計算產品成本與經營成果,結賬前應進行賬項調整,即在記賬憑中編製有關調整分錄,並登記入賬,以調整賬簿記錄。例如,將長期待攤費用攤配於本期產品成本或費用;計提本期固定資產折舊費等。

此外,其他轉賬業務都應編製記賬憑證記入有關賬簿。例如,製造費用應按一定標準分配結轉入“生產成本”賬戶;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應結轉入“庫存商品”賬戶;本期損益各賬戶的發生額,應結轉入“本年利潤”賬戶;財產物資通過清查盤點而發現的盤盈、盤虧等,應按有關規定登記入賬;

(3)在調整分錄和其他轉賬分錄全部入賬之後,應當結算“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以及各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各賬戶的本期發生額和期末餘額,並結轉下期。

根據結賬時期的不同,結賬可分為月結、季結、年結三種。

月結,即每月終了,在各賬簿中進行月結。月結時,先在最後一筆業務下麵畫一道紅線;然後在借方、貸方和餘額各欄計算出本期發生額和期末餘額,分別寫在紅線下麵一行,並在同一行摘要欄內填寫“本月發生額合計及期末餘額”字樣(或簡寫為“月結”);最後在月結下麵畫一道紅線,以便與下月份的發生額劃分清楚。對本月份未發生交易或者事項的賬簿,可以不進行月結。

季結,即在每個季度終了,在各賬簿中進行季結。季結時,先將各賬簿本季度三個月的借、貸雙方發生額加算合計數,並結算季度餘額,寫在月結數的下一行內,在摘要欄內寫明“第×季度發生額合計及餘額”字樣(或簡寫為“第×季度季結”),然後在季結下麵畫一道紅線,表示完成季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