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章學習目的
1.明確性格的概念及其在個性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性格結構的構成方麵和動力性質;
3.了解主要的性格分類;
4.初識性格理論;
5.了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二、本章基本結構
三、本章學習要點
1.性格是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的個性心理特征。人對現實的態度表現為人追求什麼,拒絕什麼,行為方式表現為人是怎樣去追求和拒絕的。性格特征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態度特征,尤其是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質,其他性格特點都從屬於這些特點,因此性格主要表現了一個人的品格和世界觀,是個性心理特征中最有社會評價意義的部分,有好壞之分。
2.關於性格的生理機製目前人們所接受的觀點是巴甫洛夫的“合金說”,即性格是先天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特點與後天在外界環境影響下獲得的暫時神經聯係的“合金”。與更多受先天遺傳決定的氣質相比,性格更多地受後天社會生活條件的製約。
3.人的性格結構分為四個方麵:性格的態度特征,性格的意誌特征,性格的情緒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其中態度特征居於核心地位,決定性格的性質、方向,而後三種特征使性格表現出複雜多樣的麵貌。
4.構成性格的各種特征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處於動態發展中的。性格結構首先具有整體性:性格是以人的社會態度為核心的各種心理特征的完整組織。因此了解了一個人的某種或某幾種重要的性格特征,就可以推測出其他特征。其次,性格具有多樣性:在不同的典型情境中,性格特點可能具有不同的結合,表現出不同的側麵。因而隻有聯係具體情境分析人的性格特征,才能對他的性格做出正確中肯的評價。最後,性格具有可塑性:性格主要決定於後天因素,和氣質、能力相比,具有更大的可塑性,使人的性格培養和改造成為可能。
5.西方心理學家將氣質和性格統稱為人格或個性,隻是氣質的先天成分多些,性格的社會性因素多些。
6.關於人格研究所提出的理論很多,主要分為兩大類:類型論和特質論。類型論試圖用一種或幾種主要的特點說明人的人格,認為每個人的人格都可以根據他(她)的主要特點歸為某種類型,同類相同,異類不同,是一種人格分類理論。特質論認為人格是特質的集合,各種特質普遍存在於不同年齡、不同社會環境的人身上,但特質的表現程度和結合方式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是一種人格分析理論。
類型論以中國古代學者對人格的分類、弗洛姆的類型論、霍蘭德的類型論、培因的類型論、列維托夫的類型論等為代表。類型論的優點是:類型具有整體性、典型性,便於直觀了解人的性格;便於編製人格測驗。不足是:把極端複雜的性格概括為幾種,忽視其他種類和中間型;容易將人的性格類型固定化、靜止化,忽視性格的變化和環境的作用。
特質論以奧爾波特的特質論、卡特爾的特質論、吉爾福特的特質論等為代表。特質論的優點是:直接研究個體的人格特點,強調個體差異;編製了更為詳盡的人格測驗,提供了更為合用的人格研究工具。不足是:過分強調先天傾向和穩定性;不同研究者發現的基本特質不一致;強調量的分析而忽視質和整體性。
今天人格理論的發展趨勢是:類型論和特質論相結合。
7.由於性格的極端複雜性,至今沒有一種能夠將所有性格特征包括在內的分類標準,特別是很難反映性格的社會態度特征。但了解現有主要的性格分類,對於了解多樣化的性格還是有益的。
英國心理學家培因根據智力、情感和意誌三種心理機能在人格結構中何者占優勢,把人格區分為理智型、情緒型、意誌型。
德國心理學家斯普蘭格根據人對社會生活方式的不同追求,把人格區分為理論型、經濟型、審美型、社會型、權力型、宗教型。
美國心理學家霍蘭德根據人格特征與職業選擇的關係,把人格區分為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根據人們性格中的堅強―軟弱、一貫―不一貫兩個維度,將人的性格分為堅強而缺乏一貫性的類型、軟弱而始終如一的類型、堅強而始終如一的類型、軟弱而缺乏一貫性的類型。
蘇聯心理學家列維托夫根據社會方向性和性格的意誌特征,把學生的性格分成四種類型:目的方向明確和意誌堅強的類型,目的方向明確但堅定性、自製力欠缺的類型,缺乏目的方向性、但意誌堅強的類型,缺乏目的方向性和意誌薄弱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