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她曾說:
“在排《娜拉》的時候我曾經提心吊膽地用過功……
“記得,那時我曾經為讀劇本失過眠,每當夜裏隔壁那個羅宋裁縫的鼻鼾聲代替了那鬧人的機器聲的時候,我總會從枕頭底下摸出易卜生集來,用一種細微的聲音,耐心地讀每一句對話……”
她也細讀著鄭君裏譯的李卻·波裏士拉夫斯基的《演技六講》,暗暗地捉摸著。
此時,她取了藝名藍蘋。
據說,因為她平常喜歡穿藍色衣服,而她來自北平,取名“藍平”。可是,在跟上海業餘劇人協會簽約時,有人建議她改為“藍蘋”——“藍色的蘋果”,別出心裁!她也覺得“藍蘋”新奇,也就從此以“藍蘋”作為藝名。
於是,人們也就稱她“藍小姐”。熟悉的人則喊她“阿藍”或者“阿蘋”。
江青曾這麼自述:
一九三五年春夏之交,教聯又去信要我到上海。因為劇聯點名要人演《娜拉》。我不喜歡劇聯,但可以找黨。劇聯的人瞧不起我。我夜裏不睡覺下功夫讀劇本。我住的亭子間下麵是裁縫,他夜裏幹活,我就讀劇本。我一舉成名之後,他們都對我巴結起來。
美國維特克在《江青同誌》一書中,根據江青的自述,這麼寫及:
她突然收到教育者聯盟的一份通知讓她返回上海,並允諾她可以在《玩偶之家》中扮演娜拉。這個消息使她興奮不已,因為娜拉是她久已仰慕的角色。當抵達上海,她在聯盟中的聯絡人介紹她加入了一個由現代話劇演員組成的著名團體。在以後的幾周中他們製作了幾部易卜生和雨果的戲劇,她扮演一位女英雄。她還出演了根據狄更斯小說《雙城記》改編的劇本。她承認,她對小說中譯本的熟悉程度超過改編的劇本。盡管小說中表達的觀點是“反動的”,但她認為此書仍不失為一部有價值的曆史史料。
至於她扮演的娜拉這一角色,報界和新聞界一致給予了熱烈的讚揚,但她卻懷疑她在上海文化界中一些有身份的朋友是否影響了這些評論家們的言論。隻有張庚兩年前在上海曾擔任過她的導演,後成為黨組織上海分部的一名重要成員——對她的演出風格持批評態度,認為她的演出“太自然主義了”。作為一名嚴厲而傳統的人,他永遠也不會接受江青對娜拉性格的理解,因為江青認為娜拉是一位女性的反叛者。這一理解已超出了易卜生原著中對人物的刻畫,江青認為她把這一人物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觀眾對她的演出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這裏提到的張庚,據江青自雲,張庚曾愛上她。根據江青的回憶,維特克在《江青同誌》中這麼寫及:
盡管導演張庚曾批評過她的演技,江青說,但他卻迷上了江青,而他對江青的追求毀掉了江青的政治生活。他在上海黨組織中任領導職務。在無人可與之抗衡的情況下,他開始將上海作為自己的私有地盤。江青承認,關於張庚的回憶是痛苦的,因為她曾備受他那種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義的折磨。當江青作為一名女演員正紅之際,他曾說:江青是“他的人”,“她是我的人,別碰她”,但她處處使他碰壁,無論他如何懇求,江青也不會同意與他一同回家。一次他鬥膽向江青求婚,卻遭到直截了當的拒絕。出於報複,他四處散布說,江青是托派分子。